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解决号贩子问题应少些“涨价思维”

2016年03月07日 10:34 | 作者:龙敏飞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有号贩子存在的地方,一般都是资源紧俏的医院,有些人为求一票,哪怕是“天价”,也在所不惜。类似思维不乏前车之鉴,比如城市拥堵了,有人就建议收“拥堵费”;比如为倡导人们节约用水用电,就有人建议“涨价”……但很显然,在“刚性需求”与“资源有限”的矛盾面前,涨价并非良策。

号贩子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医疗资源依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号贩子的存在便具备现实土壤。

仍然记得春节刚过,就有新闻报道称,在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大医院,号贩子们已经正常“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甚至有明确的分工。前脚是相关部门的“重拳打击”,后脚则是号贩子们“死灰复燃”,这所拷问的,显然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有资源分配不均等的地方,就有会人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这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号贩子的问题,就不能忘却从“均衡医疗资源分配”出发。解决“以药养医”的医疗弊端,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等,唯有在这些方面积极作为,才是触及灵魂的改革,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号贩子的问题。这样的常识,早已在一次次的探讨中达成社会共识,如今需要的,只是多一些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解决号贩子问题,应少些“涨价思维”,多些民生角度。唯此,才能凝聚更大的改革共识,也才能触及号贩子问题的本质。不然,无论声势多大的“重拳打击”,也无论多少个东北女孩“挥泪怒斥”,都阻挡不住号贩子们“正常上班”的积极与热情。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号贩子 医疗资源 挂号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