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春风化雨,人和景明

代表委员畅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一年来文艺界的新气象

2016年03月07日 23:0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精益求精搞创作,用优秀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

今年春节前后,广东吴川190多个村落的春班戏前后演出了几千场,戏剧已经融入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过去一年里,广东全省戏剧演出达到6万场,其中民营剧团就超过4万场,演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基层文艺家正在用优秀文艺创作向人民汇报。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剧协主席倪惠英眼中,一年多来,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艺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文艺工作者内心充满了新的希望,社会大众的文艺热情也被唤醒。

文学、戏曲、音乐、美术、曲艺……多种艺术形式各展风姿,一批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焕发光彩、广受好评,广大艺术工作者更加自觉地写人民生活、唱人间冷暖,用来源于人民的文艺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

去年8月,《这边风景》等5部作品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些作品关注人民大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

“写作本身其实是孤独的,但投入其中的作家并不会感到孤独。”赵丽宏深有感触地说,“作家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了解这个时代、了解人民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悲苦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

“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演百姓爱看的好戏”,是广大戏剧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过去一年,在一批相关政策的引领下,中国戏剧好戏连台。京剧《西安事变》勇于进行戏曲现代戏的探索,堪称京剧现代戏的突围之作;评剧《母亲》用英雄母亲身上的人间大爱启人心智、激发正能量;军旅戏剧《兵者·国之大事》敢于触及问题,表现矛盾,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征服了观众。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自觉化为行动与实践,是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现实追求。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认为,文艺创作应该是从艺术家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情感。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只能反映艺术作品的一个方面,真正的好作品还是看人民群众的口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还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我们的演绎方式、表现手法要不断创新。在塑造人物等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能单一化、概念化和刻板化,让更多接地气、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涌现出来,多创作一些有“现实关怀”感的好作品。

编辑:巩盼东

01 02 03

关键词:代表委员畅谈 习近平讲话一年来 文艺界新气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