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如何破解“水困”危局?
代表委员对“十三五”的“水”之问
治污需补齐哪些“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认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即“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水污染治理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水污染治理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吕忠梅说,一是各地基本以末端控制污染为主,源头预防不够;二是流域管理上“条块分割”、区域管理上“城乡分割”、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部门分割”,导致“九龙治水”现象;三是注重保护城市水资源,对农村水体污染关注不够。
她说,要更加注重水源地的保护。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报告中指出,“一些地方产业布局不合理,约80%的化工、石化企业布设在江河沿岸,带来较高环境风险隐患。”
“前不久,全国人大环资委明确表示,将促进尽早将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提请审议,这对于加强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吕忠梅说,不能满足于对水污染后果和危害的防治,还要通过风险识别、评估、预警、监管等制度设计,加强对产业布局、公众健康等水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消弭,提高水生态风险防控能力。
水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但也大有可为、成效可期。缪学刚介绍,“十二五”期间,安徽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2015年,安徽省地表水总体水质、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巢湖流域水质均有所好转。与2010年相比,全省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5.6个百分点;全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上升2.8个百分点。
“治水如治病,必须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对症下药,长期不懈地治理。”缪学刚认为,“十三五”期间,要提高目前的污水处理标准;也要建立健全污水回收系统,特别是城镇规划要将集污、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记者邹伟、鲍晓菁、张莺、梁建强)(完)
编辑:赵彦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水困危局 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