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为高龄农民工养老构建绿色通道
老一代农民工,也就是第一代农民工,一般指1990年以前就来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的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对于重体力劳动而言,他们无疑可以称得上是“高龄农民工”。
首先,这些高龄农民工虽然工龄时间很长,但基本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他们参保意识不强,务工方式以打短工为主,流动性大,参保难度大,并且跟保险有关的手续麻烦,中断后经常无法补缴。更关键的是,这些高龄农民工以前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现在再参加,也满足不了领取养老金所需要的15年参保时间。而另一方面,这些高龄农民工主要的参保险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前身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时间不过短短几年,账户资金存量有限。根据“多缴多得”原则,他们的养老金不仅比同年龄但始终正常缴费的城镇退休者要低上一大截,也要比将来的农村退休者低上一大截。这种“两头不靠”的状况,使得高龄农民工在养老问题上处于窘迫状态,不得不在高龄的时候依然从事重体力劳动。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社会有义务让高龄农民工们安度晚年。
为此我做几点建议:首先,保证所有高龄农民工能够加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不必再缴费;抓紧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加、结算、转移支付平台,把高龄农民工可能分散于多地的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全部激活。
编辑:秦云
关键词:高龄农民工 保险 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