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任正晓详解粮食高库存: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食高库存是怎么形成的?
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此严峻,为何还会出现目前的粮食高库存?任正晓分析了五点成因。
一是国内粮食生产“12连增”,粮源充裕;同时近几年国际粮食供求也处于宽松,出口不易,两者叠加自然形成国内合理的库存积淀。
二是过去我国农户家庭存粮每年都在5000亿斤以上,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农户存粮少,甚至不存粮,这部分农户不存或少存的粮食,自然就卖到了国家的仓库里。
三是在市场粮源充足、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粮食加工转化企业为减少不必要的储粮利息费用,普遍不愿多存粮,生产所需粮食随用随买。过去这些企业应当正常储存的生产原料用粮,也就变成了国家库存。
四是过高的国内外粮食价差,导致大量的进口低价粮食特别是低价替代品种挤占了国内粮食的销售空间,出现“国产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的状况。据有关机构监测,近几年国内粮价大大高于国外到港完税的同品质粮价,目前每吨大米价差在860元、小麦837元、玉米765元,相当于每斤粮食的价差在0.38~0.43元。玉米的替代品种如高粱、大麦、木薯干、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物)等非配额品种,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差优势,去年这些品种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达700亿斤以上。加上一些边境省区的边贸互市、蚂蚁搬家式违法走私进口的大米,去年全国配额外进口的低价粮食大体在1000亿斤左右。这些低价进口粮直接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国产粮食的正常销售,形成了沉淀的粮食库存。
五是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消费需求疲软的影响,国内一些淀粉、酒精、粮食精深加工产品等销售不畅、出口锐减,以致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工业用粮需求下降,粮食库存减不下来。
“以上这些造成粮食库存增加的因素,将随着经济环境和关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不会成为长期支撑粮食库存增长的动因。一旦出现粮食生产减产、经济复苏好转、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等情况,国内外粮食市场马上就会产生传导反应,粮食库存就可能迅速呈下降的趋势。”任正晓说,我国眼前的粮食高库存并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决不能以眼前的粮食高库存来断定我国的粮食形势,决不可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的这根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任正晓 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粮食局局长 粮食高库存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