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完善配套政策,解决“生不起”难题
如何解决“生不起”背后的民生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目前可以确定的配套政策包括,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支持女职工生育后能重返工作岗位;增加及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研究完善生育保障、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为生育、养育提供支持等方面。
保障有关配套措施顺利出台且行之有效的关键,就是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帮助社会及家庭合理分摊生育成本。此前召开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两会上,均有代表委员提到与“全面两孩”政策配套的补贴、奖励机制,比如增加生育津贴、延长产假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家庭生育成本部分社会化。另外,有关部门也应该充分考虑来自企业的顾虑,比如有企业反映,一些女职工刚工作几个月,就去生孩子了,休完产假回来工作没多久又辞职了,企业在蒙受损失后难免产生畏惧心理。在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补贴,企业的成本压力减轻了,女性就业的麻烦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在全面两孩政策实行之前,2013年底出台了单独二孩政策,这项政策实施了一年多,申请再生育的比例远低于预期,想象中的生育高峰并未出现。为避免全面两孩政策再次遇冷,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拿出完整可行的配套措施,同时应采取一些财政兜底政策,有效降低大多数家庭的生育成本。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也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两孩”,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力量。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面两孩 生不起 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