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鞍钢巨亏近46亿 员工自称变“啃老族”
■ 人物
三个鞍钢人的清明节
对于鞍钢人来说,今年的清明节过得和往年有些不同:16万鞍钢人正处于企业巨额亏损、工资大幅缩水、面临失业边缘的艰难期。有的人顺应政策号召而主动“居家”离岗,有些人苦苦支撑,也有人早已离开体制,并在外部取得了成绩。清明节当天,新京报记者接触到了三个不同的鞍钢人。
【中层干部程明】
居家待遇好我考虑居家
程明是那种一看就是领导干部的人。
在鞍山当地的孟泰公园,新京报记者见到了程明。现年59岁的他前额宽阔,眉毛厚重,大眼发亮,脸庞粗犷,声音浑厚。
程明出生在“大跃进”前夕,一家三代都在鞍钢。“1980年正式进鞍钢,结婚生子、我父亲退休、提干、儿子进鞍钢,现在我也要退了。”程明称,“在鞍钢真是干了一辈子啊!”
对于鞍钢在搞的“3005”方案,程明交口称赞。“鞍钢现在的人力资源政策不错。为什么呢?自愿!自愿就民主嘛!而且待遇也好啊,不少工人现在拿的工资太少了,因为跟企业效益挂钩嘛”,程明语速慢了下来,“但居家就不一样了,待遇比照退休,待遇可能比现在在职的工资还要好!”
“而且一个月办一次居家申请,一直搞到2018年底,这什么意思呢?时间长,节奏慢,给员工充分的考虑时间。”程明突然停了下来,回头看过去,是一个老人落坐在背后的木椅,他稍微放低了声音,“我在厂里就是给大家这么说的。”
【一线职工赵红秀】
小妹找对象不再提鞍钢职工
赵红秀是个80后,土生土长的鞍山人。清明这天,她和丈夫、女儿一起去鞍山市区东南的千山爬山。
她父亲上世纪60年代就进了鞍钢,几年前到龄退休。对于赵红秀的父亲那一代人来说,鞍钢就是天。
赵红秀回忆说,鞍钢对于全民职工还是非常照顾的,这让老一代人心中很有自豪感,“我爸爸那一代人不少人退休后都特意留下两件鞍钢工作服,一件换洗,一件穿身上”。
在山上,她和当地人讨论起鞍钢以前的好日子,“以前鞍钢的人可有钱了,吃顿饭动不动两百多,啤酒放开喝,现在连人影都没了”。据开饭店的当地人表示,以前得到九点才打烊呢,现在七点半就关门了。
“妞妞,学习好才有出息。”赵红秀扭头对女儿说,口音也换成了普通话。
在临别之余赵红秀说了小插曲,“我姨家小妹在我们这一个事业单位,前年找对象非鞍钢的不要,现在说鞍钢工资太低,再不提这茬了。”
【鞍钢老人马忠普】
鞍钢困难是体制问题
马忠普平时很少回鞍山,清明节是一个例外。
今年已年过七旬的他常住北京,在一家外资背景的大宗商品信息咨询企业担任高管。在走出体制之前,他曾在鞍钢工作了几十年。这些天,他回到鞍山老家扫墓。
马忠普回忆说,“90年代我就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给领导,提出非钢产业转型。”
“如果鞍钢允许非钢产业部门自己独立发展,怎么着也能出一个三一,出一个万达,鞍钢哪能沦落到现在这么困难的境地?”马忠普表示。
“前些年市场好的时候,企业领导没有看到,未来这点钢铁是养活不了这么多员工的,在养活不了之前,就应该让他们所在的非钢产业部门在市场中进行生存,不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包袱。”马忠普说。
“表面是战略思路问题,本质上是体制问题”,马忠普说,鞍钢的体制是什么?就是小领导听大领导,顶上不拿盘子,底下没法动。
然而,马忠普的文章呈递领导、分发下去后就再也没有下文。“当时鞍钢要是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凭鞍钢的技术、人才和实力,到现在二十年了,怎么发展不起来?”他脸上虽然笑了起来,但不乏惋惜之色。(程明、赵红秀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徐伟 鞍山、北京报道
编辑:曾珂
关键词:鞍钢 啃老族 员工自称变啃老族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