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猎鹰"火箭首次成功海上回收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人物
为何又是现实版“钢铁侠”
对于“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试验,该公司曾用过一个比喻,这就像发射一根铅笔,让它飞跃纽约帝国大厦楼顶后精准落在一块漂浮的橡皮上,而且不能倒,其难度可想而知。
谈起这一屡败屡战、终获成功的尝试,一个人的作用无法回避,他就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在几天前,他领导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宣布,纯电动车特斯拉Model3接受预订才3天,订单就已达27.6万辆,总价超过百亿美元,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业。
为什么又是马斯克“抢头条”?
马斯克集工程师、企业家等各种身份于一身,也经常放出“狂想”。但事实证明,他的各种“狂想”都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参与创立的贝宝公司是网上支付先锋,特斯拉重新定义了电动车概念,太阳城公司创造了全新的太阳能产业模式。
以航天业为例,过去只有政府机构从事航天发射,如今他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占得一席之地,其“龙”飞船已多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货。有评论说,“猎鹰9”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将开启廉价太空发射时代。如果未来能将火箭海上回收常态化,可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从而赢得更多发射订单。
对这样一个极度成功却从不安于现状的人,人们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评价马斯克说,他对这个世界保持深深的、强烈的好奇心,鼓动所有人拼命工作,并且敢于在别人不敢涉猎的领域冒险,历经挫折而初心不改。也有人对他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烧钱”感到忧心,认为他集资50亿美元建高技术电池厂是一场“豪赌”。
比如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需要研发替代运载工具,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中标。虽然最初的发射经历各种失败,不断“烧钱”让投资人心慌,但他的团队总能迅速改进,积小胜为大胜,并以此说服投资人。
“坚持非常重要,永远不要放弃,除非迫不得已,”他总是这么勉励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要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他曾这样说。
马斯克还有许多“狂想”:电动飞机、4000颗卫星联网、超高速真空管道火车……其中任何一个如果成功,都足以给世界带来改变。
仅靠冒险和极端并不能保证成功,用预见性来说服投资人,用执着来对待每次失败,用对细节的苛求来保证质量,或许这才是马斯克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的秘诀。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猎鹰 海上回收 航天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