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许进:让前辈的选择和道路影响更多的人

2016年04月19日 09:00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激情澎湃无悔青春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都将悄然逝去。许进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怎么出发的。”

1971年9月26日全家合影。前排左起许德珩、劳君展,后排左起邓稼先、许鹿希、许建国、许进、邓志平、齐淑文、许中明、许苏苏。

1971年9月26日全家合影。前排左起许德珩、劳君展,后排左起邓稼先、许鹿希、许建国、许进、邓志平、齐淑文、许中明、许苏苏。

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地点是他日常所在的办公室。按图索骥如约而来,走上一栋并不显眼五层小楼的第四层,一眼便看见头发花白的许进,在一间局促而堆满文件材料的办公室里,跟两位同事聊着什么。

采访正式开始,我们“转战”到另一间稍显宽敞的办公室兼会议室。许进一直很有礼貌地招待着记者,目光柔顺,言语得体。由于已提前沟通好选题和采访提纲,话无多说,落座,打开笔记本,放好录音笔。

有一瞬间,记者有些恍惚,对面这个始终保持谦和微笑,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夸夸其谈的“普通”政协委员,就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的孙子,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侄子?旋即,记者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就是许进,太多人忽略了许进,而只记住了“许德珩的孙子和邓稼先的侄子”。从这个角度上,许进应该是寂寞的。但许进释然地笑着,“我所在的家族是我永远的骄傲,祖父许德珩为国家兴亡奔走呼告,姑父邓稼先为祖国建设付出一切。那些对家国深切的爱和责任,已经成为深入血脉的家风传承和最大的精神财富。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勇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没错,一个人的成长永远也不能割裂时代与家庭的影响。既然注定无法“逃离”家族里两大著名知识分子的耀眼光环,他便选择安心做自己。

祖父许德珩教给我的那些事儿

1959年出生的许进与自己的祖父共同生活了30年。

彼时家里来往的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和学界巨擘,许进瘦瘦的身影藏在门板后,无意间耳濡目染,祖父许德珩和很多九三学社创始的老先生们,在经历了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五四运动之后,高举起“爱国、科学、民主”的“九三”大旗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身边,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团结起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而许德珩先生在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九三”前辈先贤们对民族国家命运的认识。

然而对于幼年许进而言,在小小的人儿那里,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级”祖父到底是什么感觉?

许进想了想,突然笑了。“可以这么说,其实在你的印象中,你的祖父是什么样的,我的祖父也是什么样的。”

许德珩有着跟天下所有祖父一样的慈爱。他并没有刻意教导许进多大的道理和志向,可老先生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典范和模本。

许进的记忆根本不用跨越时间界限去刻意翻阅历史,关于祖父的任何一件事,似乎都早已等待在许进口中,呼之欲出。“每一件事都镌刻进我内心,这些对我来说不仅是历史,更是血脉。”

那是1948年的夏天。

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典礼,当时的校长胡适对学生们说:你们马上就要走入社会了,我送给你们三根到社会上可以救命的毫毛,你们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

许德珩不等胡适把话说完就拍案而起,转身对学生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只做什么人上人,而该立志做人中人。”

好一个“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这,也成了许进一辈子的信条。

在许进幼时的记忆里,每天吃饭,就是最好的倾听各种“逸闻趣事”的时候,只是当时还是小孩子的许进并不知道,他坚韧刚正品格的养成其实正是得之于此。

“他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讲述一生各个时期的经历。”许进轻声说,眼神中仿佛映透着过去时光。祖父反反复复讲过,靠蔡元培校长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读完大学,而他的同学中有些富家子弟每月开支数百大洋,用于听差、吃花酒、捧戏子,他们进北京大学只为混个文凭好做官。“祖父说这些人随后在社会中沉淀得无声无息,而那些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有志青年,后来成为社会的栋梁。”

因此等许德珩当北大教授时,他特别在意教书育人中“育人”二字。有学生来找他探讨人生观,他为此专门题写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面壁十年,志在救民。以此自励、奋斗终生”几个字,勉励青年们要脚踏实地的多学习一些知识,不可急功近利。在许进的记忆库中,祖父对青年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能继承五四运动的爱国传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

“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刻,这句沉甸甸的话,成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最深切的希望和呼唤。

“铃铃铃——”一阵悠扬的乐曲从放在桌子上的手机里响起,许进低声说了句抱歉,起身接电话。从历史中回过神来,这通九三学社中央打来的电话,如同历史连通器,当年那个绕在许德珩膝下,总缠着“听故事”的孩子,也已成为许家第三代“九三”人。因为家风传承,许进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谦逊、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知道吗,加入‘九三’时我诚惶诚恐。”许进并没打算隐藏自己的心路,他说,我既没有父辈祖辈们的学识和能力,也没有他们的地位和声望,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不够资格的。

但九三学社中央一位秘书长无意中“点”醒了他。这位秘书长在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半开玩笑似地对许进说,你不加入“九三”就是“不务正业”呀。此时的许进才又一次更深刻地思考着自己与“九三”的关系。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大家庭,甚至说在内心深处对这个大家庭的渴望和热爱更加深切。而且我可以为九三学社、为多党合作尽一份力。”许进说,这也正是祖父对他的嘱托,“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些贡献。”

加入“九三”的许进开始忙碌起来,调研、座谈,更重要还是他的优势所在———对社史的亲历和深刻认识。为了发挥更多作用,单单过去一年,许进就利用自己时间在“九三”各地方组织讲了32场社史,大受欢迎。许进翻开自己的记事本,“今年截至目前,才四个月间,就已收到20场社史讲座的邀请了。”

除了专题讲座,无论是在走访调研还是在好友聚会,提起九三学社的传承,他总能信手拈来“九三”先贤的故事讲给大家,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血肉联系讲给大家。

接受思想洗礼,才能更好前进。许进所做的或许并不能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但一有场合,他就像“传道士”一样,把历史的呼唤和期盼、先辈的理想和信念,传播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激情澎湃无悔青春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都将悄然逝去。许进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怎么出发的。”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许进 前辈 道路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