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许进:让前辈的选择和道路影响更多的人

2016年04月19日 09:00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许进

许进

个人命运永远与祖国相连

2015年10月,香港中华总商会邀请许进赴港。

原来香港中华总商会出资为全港中学生播放爱国影片《邓稼先》,特意邀请许进作为家属代表前来观看并与中学生座谈。

平静讲述中的许进深深叹了一口气。“这部电影我之前就看过一遍,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许进使劲地眨着眼睛,努力压制内心涌动的波澜。“我心里过不去,你明白吗?”许进抚着自己的胸口问道。

这种失去至亲至爱的滋味,只有自己家里人才能体会。在影片放映后的座谈中,许进当着香港各界精英和中学生代表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没有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个人命运将是随时可能倾覆的一叶小舟。

第二句话,这个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豪掷几亿买豪宅办婚礼,有人一生简朴用微薄收入资助上百贫困学生,有人默默无闻把一生献给祖国的事业,请大家慎重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句话,没有一个社会是十全十美的。完美的社会是所有社会样本优点的集合,正是这些“不完美”给了我们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空间。

三句话后,掌声雷动。

三句话里,饱含姑父邓稼先带给许进的人生启迪。

在许进记忆中,跟总是忙碌的姑父并不能经常见面。有一次邓稼先突然十分感慨地对许进说,“我们基地生活太苦了。我还可以吃小灶,有烟有酒,其他同志就更艰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粮液,结果醉了。”邓稼先喜爱喝酒,但许进见他平时每次只喝二两左右,从未见他醉酒。可以想象当时他在事业上、生活上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接着,邓稼先沉重地说,当年到我这里来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沟里,怎么能考上大学呢?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山沟里奉献了一生,我们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呢?说完,总是微笑的邓稼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去世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姑爹生前我国共进行了30次核试验,他亲自指挥过其中的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因而被同事们称为福将。”可许进想说的是,在这值得骄傲的成绩后面,邓稼先付出多少心力,受过多少大剂量辐射,忍受多少病痛的折磨,因病离开我们时年仅62岁,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被人家落下。

即便如此,当中央领导同志询问许进姑姑许鹿希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姑姑却说,请总理派个医疗队给基地的同志们检查一次身体,他们的生活太艰苦了。

姑父邓稼先带给许进的是另一种震撼,是科技报国的献身精神,是对祖国富强不惜一切代价的理念信念的坚守。

“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不知要比当时好多少,真正能耐住寂寞潜心钻研的有多少?”许进反问道。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杨振宁教授曾经问他,听说你研制核武器只得了10块钱奖金?邓稼先回答说:不对,我一共得了20块钱。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杨振宁倍加感慨。当许进姑姑对杨振宁教授说,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开支比外国少很多时,杨振宁摇了摇头,“算上我们科学家的生命,计算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当时姑父不接受这个研究项目,安心做一个科学家。也许他在物理学上的成果并不输于李政道、杨振宁,最重要的是还能亲眼看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许进憧憬着,旋即摇摇头,假如上天给邓稼先1万次重新再来的机会,我相信他依然会坚持当时的选择。“祖国把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交给他,他向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一生能够如此地被祖国信任,又能够如此地报效祖国,是多么难得的事啊!”

饱受过亡国奴滋味的邓稼先太渴望国家富强了,他永远不会以个人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先决条件。

他太知道,如果自己的国家不富强、不繁荣,个人的成就再大,地位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你还是要被人瞧不起。

“反观现在的社会简直很有些浮躁,有些人凡是为自己,处处‘利’字当头,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没有了所谓的理想信念。”许进说,前辈们的品德和人格,以及他们的选择和价值观,放进哪一个社会阶段,都有可以进行对照借鉴的地方。要实现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有物质的极大发展是不够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会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坚持什么。

邓稼先发现病情手术后一个月,恰逢建国35周年庆典。他不顾家人阻拦,坚持来到人民大会堂看五星红旗。凝望高远,他平静地对身边年轻的警卫员说,“等到建国100周年时,祖国的发展一定是非常好的了,到时你再来看我。”

这个65年的约定,是邓稼先对祖国发展的信心和祝福。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许进 前辈 道路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