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张少军:坚持“准实精” 用好话语权
政协话语权是政协三大职能的实质,也是政协影响力的基础,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综合体现。
张少军
俞正声主席指出,“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具有话语权、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政协话语权是政协三大职能的实质,也是政协影响力的基础,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综合体现。政协通过行使话语权,一方面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和各界群众的愿望诉求,为党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加强教育引导和解疑释惑,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维护社会和谐,在协调关系中汇聚力量。青岛市政协坚持把用好话语权作为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精准建言上下功夫,更好地彰显了政协力量、扩大了政协影响、体现了政协价值、推进了协商民主。
用好政协话语权,要突出“准”,建立科学的协商民主选题机制
选题是政协开展各项工作、用好话语权的前提和起始环节,选题准确是政协协商民主能否具有较高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选题的针对性和科学化水平提高了,围绕那些政协思考较多、研究较深、积累较厚、能够做好的题目充分履职,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履职成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选题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的履职原则。青岛市政协把政协工作自觉而又坚定地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开展,选择具体、实在、管用的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更好地协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政策落实,力求与党委政府的着力点、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和广大委员的关切点有机融合,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社会各方的思想共识和各级委员的聪明才智有效凝聚,寻求最大公约数,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持续汇聚正能量。
采取“一上一下、上下结合”的选题方法。“上”就是“上揽全局”,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选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作为履职题目。比如,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八个融入”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提交了发展“多式联运”建议案,积极助推青岛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很好的履职成效。市政协还重点围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谷两区”的建设与发展、培育蓝色高端新兴产业、“蓝色粮仓”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协商议政,助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下”,就是“下接地气”。政协开展各项工作,需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选择,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扎实履行职能。为此,市政协始终坚持多方位多渠道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履职。比如,市政协对焦群众的利益诉求,重点围绕“食安青岛”建设、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停车场规划建设与停车规范管理、城市环卫管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旧城保护和棚户区改造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视察,推动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
建立“三对接、一沟通、一汇报”的选题制度。“三对接”就是在选题之初,市政协各专委会与党政相关部门、市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多次对接协商,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区(市)政协、界别、基层群众的意见,初步筛选出履职议题;“一沟通”就是再由分管副主席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沟通征求意见;“一汇报”就是经市政协秘书长会议、主席会议研究讨论后,将履职题目呈报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以文件形式印发实施。通过实施“三对接、一沟通、一汇报”选题机制,提高了履职选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了调研成果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调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少军 话语权 政协话语权 准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