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难忘东北老工业基地 黑土地孕育的新中国“第一”

2016年06月02日 09:4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徽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了临时应急,当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是木制的,但必须制造出金属的来替换。沈阳第一机床厂立即担此重任。

铸造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胡荣昌

第一枚金属国微的复制品

第一枚金属国微的复制品

开国大典之后,全国政协决定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分别组织力量,进行国徽方案设计比赛。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著名美术家张仃的带领下,两个设计小组广泛吸收各界人士意见,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及时完成了设计方案。送经全国政协常委会讨论后,又汇总各方面意见,最后由梁思成执笔绘制出国徽图案。1950年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设计组提出的方案,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于6月23日通过并提请中央政府委员会核准。随后该方案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获得通过。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公布国徽图案。

国徽设计方案确定后,由于时间紧迫,为了临时应急,当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是木制的,一经风吹日晒容易变形开裂,必须制造出金属的来替换。这一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同志被推举担此重任。

当时,焦百顺激动地表示:“请党和人民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随即便带领两名助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当时,工厂设备简陋、工具落后,主要凭经验手工操作,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形,完成这样高精度的铸造工艺难度相当大。

巨大的压力焕发出无穷的动力,焦百顺和他的伙伴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硬是凭目测、手工操作的精湛技艺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提前成功地铸造出10多枚不同型号的国徽。

1951年5月1日,在欢庆国际劳动节的当天,凝结着沈阳工人的心血和智慧、饱含铁西工人爱国深情的第一枚金属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焦百顺以贡献突出,荣获全国机械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沈阳工人赢得了荣誉。

(作者系沈阳市铁西区政协秘书长)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黑土地 新中国 第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 顺丁橡胶 金属国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