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刘一达:京味儿文化的挖矿工
研究北京话
“死”“吃”有40余种表达
在长篇小说《红案白案》之外,前不久刘一达还完成了历时七年创作的话剧剧本《玩家》。6月25日,该剧即将在人艺建组,8月末将与观众正式见面。这部剧浓缩了他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与王世襄、耿宝昌、朱家溍、马未都等新老几代收藏家共同“玩儿”文玩的经历,也蕴含了他对老北京玩家们捡漏、打眼、洒金、洗货等传奇故事的观察与理解。
眼下,他又忙活起撰写专门研究北京话变迁的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用北京土话写作多年,自然想要更深入地研究这门学问。”虽然北京话就是他创作的工具,可一旦细研究,仍然会有许多惊喜,“北京话属于中原音系,又融合了蒙语、满语、山西语言特色,其词汇量异常丰富,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和含蓄性。”他举例说,仅仅关于“死”,北京话就有40多种表达方式:去了、走了、挂了、回去了、咽了气了、弯回去了、听蛐蛐叫去了、去了八宝山了、去大烟囱胡同了……关于“吃”,也有40多种表达方式,可见词汇量之大。除了词汇,年轻人说话的发音变化,也没逃过他的耳朵,“现在人们说话越来越爱吞字,比如‘国安’常说成‘关’,这渐渐也派生出一些新的语言现象。”
除了写作、搞研究,刘一达还有不少社会活动,在他家里客厅的台历本上,差不多每个日期格里都用粗黑的笔记着讲座预约。他的讲座围绕京味儿、北京文化展开,而最近一年来则集中于“老北京规矩”,“请安、问起儿、早起一杯茶、吃饭不能吧唧嘴等老规矩,依然被人们重视,依然被人们自觉自愿地想要传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一达 长篇小说 话剧剧本 京味儿文化 京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