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混乱的中考加分也该“瘦身”了
6月接近尾声,高考之后,各地中考大幕也渐次落下。考场之外,中考加分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一些中考加分政策颇具“地方特色”。譬如,根据《2016宁夏银川中考加分政策》,凡来银川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子女可降低一个分数段参加录取,每个分数段为10分。今年,银川的157名中考加分考生中,有58人因此加分。(6月27日《人民日报》)
投资500万则加10分,这算是文雅版的“花钱买分”吧。臃肿的中考加分政策,以虚胖的制度设计,裹挟着各地权力部门的“私心”。这些年来,屡遭曝光的中考加分“丑闻”并不鲜见:加分考生大半出自同一场比赛、本来“连冰鞋都踩不稳”却一路成为花滑“二级运动员”、一直是汉族而中考前却变身少数民族……献血加分、投资加分、环卫工等特殊工种加分,中考加分政策简直就成了唐僧肉,想鼓励什么、想补偿什么,都能从考分中挖一块出来“待价而沽”。
加分本身没错。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是契合教育规律的事。深究起来,琳琅满目的加分政策,初心恰恰是为了弥补“一根分数线到底”的野蛮与不公平,也为不少特长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但,加分政策一旦被玩坏,有比没有更叫人愤懑。在分数决定学校、学校决定未来的现实语境下,加分政策的自由弹性过大,反倒为严苛竞技的考场较量打开了一些灰黑色的政策“豁口”。中国家长的起跑线焦虑也是被逼出来的,在“加分特技”面前,李代桃僵的,偷天换日的,暗箱操作的,圈钱勾兑的……民怨沸反之下,2014年底,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于是各地陆续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从今年已出台的中考加分政策看,虽仍有不少省市还有鼓励类加分项目,但取消地方性鼓励类项目,调整和完善全国性政策类加分,已为大势所趋。
任性加分,让人不淡定。打着教育公平的旗号,却又在教育公平上“薅羊毛”,跑偏的地方加分政策,制造舆论槽点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公平隐忧。眼下来看,加分“瘦身”,基本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的手法,看起来很过瘾,但实际上也有点因噎废食的意味。刚性的分数固然是不易被注水的,但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与选拔方式,恐怕不能因为有了“裸分”就怠惰下去。这里其实是两个层面:一方面,短期来看,一刀切是速效的,也是相对公平的,但“裸分”终究不是多元评价机制的常态。在代际公平的路上,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确实该清理门户了,然而,公平多元的考评制度,也不能因为有了分数就不思进取了。另一方面,清理加分政策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清理玩坏加分政策背后的黑手”。如果政策执行的权力生态不变,就算只有裸分的PK,也一样会被作奸犯科的惯性撕开暗黑的口子。
中考加分政策“瘦身”后,“不拘一格选人才”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邓海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中考加分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