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天津爆炸有伤者未出院 幸存消防员遭骂苟且偷生

2016年08月10日 09:01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当时有人给八大街中队寄来了零食、手写的信件以及支援重建的小额汇款单。与此同时,也有一位刻薄的网民问张梦凡:苟且偷生的滋味爽吗?

爆炸后的一个月里,他的26名战友中的8人被陆续找到并确认遇难,其余18人负伤。只有他安然无恙。他因胯部受伤住过院,队里为了照顾他,让他到电话班“值台子”。但是,这件事情一直撕咬着他,那朵蘑菇云的阴影仿佛始终笼罩在他的头顶。

他一遍遍对人解释,真希望自己当晚也跟大家一起去火场,哪怕死了伤了残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至少心里不会那么难受。

他的微博个人简介只有一句:“兄弟们,我真的好想你们,你们走得太匆忙了,下辈子如果遇到这种事,就让我替你们吧。”

退伍后这9个月,他陆续去了7位遇难战友的老家,“替他们”探视了父母——另一位战友的父母因事不在家。他打算做完这件事情“就可以翻页了”,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对于从前的张梦凡来说,这个举动是不可思议的。他承认自己内向又胆小,连跟邻居说话都张不开嘴,求学时成绩倒数,中考几乎交了白卷。一年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在一片狼藉的消防中队里,他会长时间说不出话,他有关爆炸当晚的记忆存在盲区。他当时形容自己很难入睡,常常梦见死去的兄弟。

家里的长辈也反对他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孩子从没独自出过远门,就连参军也是被部队接走的。事实上,全家人对他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境,他的祖父在村里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庆祝他大难不死。

可他退伍回家没几天,手续还没办完,就出发了。他对家人说:“我不去的话,这可能是我这一辈子的心结。”

他对记者解释,自己想去看看那些家庭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在恢复。

关于这一点,他现在已确信无疑。有关“8·12大爆炸”的很多东西都在一年的时间里变淡了。那些家庭与八大街中队别无二致,都把重建作为这一年的主题。

张梦凡去之前不是没有顾虑。他有些担心家属也会提出那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没了而他活下来。他的另一个担心是,对这些家庭而言,自己是提示天津和“8·12”的一个标点。

在爆炸过后,他的职责之一就是以“儿子的战友”的身份接待寻亲的父母。很多家属首先见到的人是他。他见过他们最痛不欲生的模样。那时,一些悲伤的母亲因为中风等突发症状住进了医院。

但最后他发现,“我的担心没有任何必要”。父母们不再像当初那样,一谈起儿子就情绪失控,也不再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不与外界接触。

外表看起来,曾经以泪洗面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消防队劫后余生的伤员们像往常一样开着玩笑。其中一个笑话说的是真实的故事:一位被派去为伤员提供援助的心理专家,在聊天过程中反被聊哭了。

“我们互相开玩笑,这专家还不如我们哥们儿弟兄自己聊天(管用)。”张梦凡说。

笑声也出现在那些最为不幸的家庭。湖南、重庆、天津,张梦凡在每一个家庭都受到了高规格接待。首先迎接他的是笑声、拥抱和有关天气的寒暄。他住在战友生前的房间,用他们盖过的被子。他的好友訾青海的母亲,开车100多公里,带他去看了龙门石窟。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0 3 0 4 0 5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