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天津爆炸有伤者未出院 幸存消防员遭骂苟且偷生

2016年08月10日 09:01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父母们捧出家里最丰盛的饭菜招待他,并不断提醒他,哪样菜是自己的孩子生前最爱吃的。

每次出发之前,他尽量只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以免对方安排接站,但这几乎无法避免。当他到达重庆火车站,战友杨钢的家人从忠县农村专门雇了一辆车等他。一些亲戚也被请来为他接风。

杨钢的母亲李仁英是张梦凡见到的第一位家属。杨钢是八大街中队最早被找到的遇难者,家在重庆忠县马灌镇白高村6组。

李仁英去年赶到天津后,一边哭一边说,儿子总说让自己到天津看看他,可自己一次都没来过,没想到是这样来看儿子的。

张梦凡记得,噩耗传来那天,杨钢生前在伙房旁菜地里种下的咖啡树开出了第一朵黄花。“当时感觉那就是命。”

杨钢的床铺因为爆炸掉满了碎玻璃。一向谨小慎微的张梦凡当时违背了纪律。上级要求封存所有人的物品,维持原状,但他私下把杨钢的床铺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就想给他收拾——挨骂也好,处分我也好,我必须给他收拾干净。”张梦凡当时偷偷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不善言谈但心思细腻的张梦凡做过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战友的遗照都是他从中队电脑里找出来的,从总计5万多个文件里一张张选。那段时间他半夜醒来,会以为身在梦境,直到逐个推开那些宿舍的门看到冰冷的现实。

事发后,他为这些家庭收拾过战友的遗物。手机、本子、衣服、皮带、鞋。有人一进门就抱着枕头或者衣服痛哭,上面还有孩子的气息。车库的地上散落着战友们的拖鞋,他们从睡梦中惊醒,跑到这里换上消防战斗服,并在1分钟内出发。根据每个人专属的战斗服的衣架,张梦凡大致判断出那些拖鞋的归属。有的家属连拖鞋都拿走了,还有牙刷和刮胡刀。

在想念战友的时候,他还去翻找每个人的社交网络账号,想方设法去寻找他们在人世间留下的信息。他下载了一个唱歌软件,因为平时总听到战友刘程用它来录歌。

刘程留下了不同风格的很多歌曲,《我从来没去过纽约》《原来你也在这里》《小苹果》《天后》,还有《咱们结婚吧》。很多是献给一位“彤小姐”的。

张梦凡后来在刘程的葬礼上见过那位“彤小姐”的背影,被人搀扶着。

在杨家,张梦凡带去的一样礼物出乎杨家人的意料,那是装在纸盒里的一包咖啡豆。杨钢曾经播下的种子,在他出事那天开出花朵,张梦凡后来接替他来照料,最后居然收获了。

去重庆的当天,张梦凡并没把那包咖啡豆拿出来。他需要观察家属的情绪。在这些家庭,他不会主动谈起战友,总是先等家属开口问起。所有的父母第一天都会对着他哭,但慢慢会平复,过了一两天,他就觉得自己已被当成家里的一分子。有的父母很好奇儿子有没有在部队里谈恋爱,也有人问张梦凡有没有对象——“如果没有的话,我给你介绍一个,就在我们这儿吧。”

“想把我留在他们身边。”他说,这是非常神奇的缘分,没有见过几面的人,一点隔阂都没有,真把他当成了自家孩子。一位母亲告诉他,他来的这几天,自己说的话比之前一个月加起来还要多。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0 3 0 4 0 5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