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比较政治学在读研究生】
在联合国下属机构实习,见到过潘基文
今年5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比较政治学在读的研究生朱宇(化名)在联合国官网申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实习生项目,经过笔试和面试,他顺利得到7月开始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以下简称“联合国机构”)的实习工作,“申请的时候不能说很有把握,但是起码算是自信的”,朱宇8与6日对澎湃新闻说。
朱宇称自己曾经在中国社科院以及一家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实习过,对他来说,读书阶段参加的社会实践都是一种尝试,能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提供经验,在联合国机构实习,也同样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主要就是想体验一下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感觉吧”,朱宇说。
“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我们都会和门口保卫室的解放军打招呼,说 早上好 byebye 啊之类的”,在被问到实习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朱宇没有说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项目,反而提到这个生活中很平常的举动。
在他看来,之所以对这点印象深刻,是因为联合国机构相比一些大公司,亲和力更强些,友好的氛围也比较浓厚,“因为它不像商业机构过于强调公司的等级制度,管理上更灵活”。
“每周我们都有例会,我们会做报告,开会时也会提自己的看法”,据朱宇介绍,在联合国机构,实习生所负责的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有时候在一些有政府部门的代表参加的会议时,他会提一些意见,大家也会进行讨论。
他觉得相比商业机构而言,实习生在联合国机构里的作用要更重要些,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实习生经过优中选优的多轮面试选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水准外,其工作内容和机构文化也有直接的关系。“联合国本来就是一个强调讨论和协商的机构,人也不多,而且实习生担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朱宇解释说。
因为有着同样优秀的学习背景和实践经历,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同事都很“nice”,朱宇把同事之间愉快的工作氛围视为实习的主要收获。
实习期间,朱宇主要从事一项名为“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项目。他表示,利用专业所学,自己与同事一起通过分析中国过去的发展经验、公民发展指数以及教育方面的研究等,得出一份调研报告,向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建议,“挺有趣的,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还是挺符合我的想法”。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在联合国机构与大人物的接触也十分有趣。朱宇介绍说,实习期间,遇到“大老板”潘基文来视察,在“大老板”讲过话后,大家纷纷找他自拍合影,“不过我没去,那天天太热,我就懒得过去挤,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朱宇率直地说。
在澎湃新闻问到对“大学生暑假宅在家虚度光阴”所引发的社会讨论的看法时,朱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个人的角度看时,其实是无所谓的,不应该被指责,毕竟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能有这样放松的机会,这是个个人性的问题”。
“我觉得在你 没有自由 的时候是最幸福的,而自由的成本就是你要承担自己选择的代价”,朱宇认为,在国内竞争性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很容易因为只想比别人好,迷失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而国外“自由”的环境会迫使人独立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