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传承人的故事

2016年08月31日 16: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坚守中绽放光芒
———安徽黄山朱氏兄弟的徽雕故事

2014年11月,安徽徽州竹木雕技艺迎来了里程碑的时刻。在举世瞩目的北京APEC峰会上,带着浓郁“中国风”的徽州竹雕简书菜单惊艳亮相于峰会的国宴,徽州竹雕首次走入外交正式场合。

这一荣耀时刻的到来,对竹木雕技艺的传承者朱伟和其弟弟朱泓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故事,也渐为更多的人所知……

1979年,祖上曾为徽州竹木雕大家的朱伟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龙井村。第二年,其弟弟朱泓出生。两个年纪相仿儿子的到来,给朱家带来无尽的欢喜,但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两个儿子均聪明过人,但同时负担两个孩子上学,让当时的朱家勉为其难。不得已,在两个孩子初中毕业的那年,老实听话的老大得以继续上学,调皮的小儿子辍学回家。

1995年,学习木工的朱泓被竹雕艺人的作品深深吸引,不久,心灵手巧的他便可以用刻刀在竹子上游刃有余。一年以后他有了自己的作品——《荷蟹》笔筒。这是分别采用了深浮雕、浅浮雕以及镂空雕手法的作品———笔筒上雕刻了密密的荷叶,有盛开的荷花,有待放的花朵,一只精致的螃蟹停在荷叶上……造型优美,惹人喜爱。

“那段时间,脑子里装满了各种仿古的屏风、笔筒、臂搁、香筒,睡梦里都经常出现刻刀刷刷的声音。”朱泓回忆。

朱泓的努力没有白费,其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就在朱泓艺术日臻成熟的时候,哥哥朱伟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兄弟两人开始将“艺术”向“事业”过渡。

上世纪末,随着黄山市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徽州竹木雕刻技艺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朱伟兄弟俩的工作室开始逐步扩充,并招收学徒,从两三人的作坊发展到几十人的小企业。朱伟借助于大学里学到的电脑知识建立了网站,并把他所雕刻的各类艺术品传到了网上,精美的雕工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市场逐渐打开。

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宽,但是上过大学的朱伟总认为路还可以更宽:“我当时觉得,眼前的成就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想成就一番事业,路还长得很。”朱伟将目光聚焦在家乡成片的竹林上,他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毛竹保护价收购订单,建立竹雕半成品加工点。同时还在黄山周边区县发展了10余户近千人的竹片加工点,既解决了原料来源,又让家乡的艺人们有了舞台和收入。一套组合拳下来,朱伟盘活了竹木雕产品线上的所有资源。同时,企业产品也由单一的手工作品过渡到高端艺术品和普通工艺品并存的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打造黄山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业!”谈及徽雕事业的未来,朱伟信心满满。(胡方玉)

编辑:薛鑫

关键词:传承人 公孙馨 李成家 鬃人白 安徽黄山朱氏兄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