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魏文斌:业精于“专”

2016年10月13日 11:13 | 作者:李琭璐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专业之专

“专”,是专业之“专”。

高考填志愿时,魏文斌填报的学校要么是医学院,要么是师范院校。医生,治病救人;教师,传道授业,这两个职业都是他那时的梦想。

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进入同仁医院后,魏文斌赴法国进修一年。回国后,他攻读了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如今,身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说:“现在,我当年的两个愿望都得到了实现。”

在学生周金琼眼中,魏老师带学生,最大的特点是说得少,做得多。他这套以身作则的教学方法,重在让学生在观察中看出行医的门道。

除了行医技术,魏文斌还特别要求学生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大医精诚,切不可太势力、太功利。

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

周金琼说,“老师常告诫我们,病人是医生的教材,也是医生的老师。做一个医生,首先你要对病人好。”

对于医院的进修生,魏文斌也有叮咛——

“要用心做任何事情,包括重复的事情。不要以为看门诊的病人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每天翻看病例只是例行公事,每个病人都不同,每次诊疗都应该有新的体会。一个病人,他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可能我记不住,但是他的眼底特点我看一眼就会印在脑子里。”

2002年,王聪刚刚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找工作面试时,中午在同仁医院的四层走廊里碰到了魏文斌,“你是来面试的?吃饭了吗?”没有半点生疏,也没有半点客套,这让一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倍感温暖。

魏文斌之所以这样言传身教、不辞辛苦,因为他也曾是学生,同仁医院的前辈那时就是这样呕心沥血,砥砺他前行的。

他的恩师——青光眼专家刘磊教授,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从早上到下午一直陪着他做手术,晚上回家后消化道出血。身为学生的魏文斌心疼老师,老师却说:“我要是说了,你手术怎么做呢?我不能把你放下啊。”

他的恩师——94岁的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傅守静教授,在1986年的中秋节,邀请在北京举目无亲的魏文斌去她家里包饺子,这对于一位年轻的医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他的恩师——已经辞世的眼科权威王光璐教授,在1994年他去法国进修时,百忙中托人带给他100美金,那句写在便条上的话——“我也出过国,这点钱应急用”,魏文斌终生难忘。那时,魏文斌几乎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兑换了,也只有130美金,那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他的恩师——已经辞世的著名保健医生张淑芳教授,曾经扒开人群,“蛙泳”过挤满了患者的狭长过道,目的就是喊学生来看一个很特殊的病例。

医学路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良师躬亲示范、指点迷津,魏文斌才能迅速成长。薪火相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所有财富都应该像这样辈辈传承。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魏文斌 业精于专 眼科 专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