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川普通工人修家谱梳理祖先迁徙史 14年拍万张照片

2016年11月01日 13:19 |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到: 

21世纪了,我们还需要家谱吗?

家谱·寻根·知多少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都21世纪,电子化、新媒体时代了,时代变了,社会结构变了,我们还需要像谢学成一样苦修家谱“寻根”吗?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家谱的起源和发展史之中,看看这趟贯穿千年的“修谱寻根”,你也许会从中找到答案……

● 家谱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如是说。他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以此说明家谱的重要性。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其对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流动、族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多有详尽记载。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现象。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编修绵亘数千年。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更传承着家风家训

寻根问祖,是中国文化传统。“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然而时代变迁、社会革新、城镇化等因素,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影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

而家谱,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伦理规范、家风家训。中国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家谱对于修身齐家,至为重要。家训族规全面规范和约束了族人的思想、言行等,所涉面甚广,文句精炼通顺易记,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现象。

名人家谱中就有不少家训、族规。荣毅仁所在的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中的家训就提到,宗族当睦、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争讼当息。鲁迅的家族特别重视纂修家谱,认为“家无谱则亲踈无纪,而人不知敦睦”。

上海图书馆有关研究人员介绍,从存世的数百部家谱来看,其中的家训族规可大致分为孝顺、修身、和睦、敬业、治家、爱国、诚信、教育、守法、廉洁十类。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家谱 祖籍地 宗亲 巴中市 乾隆 血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