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陈丽华:“浓缩”老北京记忆
老北京城门楼,中国古代建筑惊艳与恢弘的代表之作。它涵盖了多少高超的技艺?展示了多少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再过不久,北京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通州,会出现这样一处文化园区,它将再现老北京城无与伦比的风貌与神韵。而这一切,得益于一位地道的“老北京”,她就是陈丽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檀雕技艺”传承人,来听听她怎样讲述自己的心中之梦。
摆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广场上的“正阳门”模型。资料图片
陈丽华(左二)在老北京城门楼制作现场。资料图片
初 衷
2016年5月,初夏的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
在这座京城著名的博物馆门前,一座酷似正阳门的大型木雕模型摆放于广场之上,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甚至许多外地来京的旅游者也闻讯而来。
其实,这美轮美奂的老北京古城门模型一共有十六座,均已按照与实物1比10的比例制作完了,这一次只是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阳门”摆出来展示。
这十六件艺术精品是在中国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领衔,数百名工匠齐心协力,投入巨资,采用名贵木材和精妙技艺制作完成的。
陈丽华回忆——
“我的家族是满族正黄旗。我记得小时候,平则门(阜成门)、东直门自己都上去过。那时,登上城门楼之后,四下一看,景色非常漂亮。它给我一种感觉,就是站在这上边特别高傲,特别自豪。所以说,老北京的城门楼在我的记忆里,一直久久不忘。”
陈丽华跟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人一样,都曾在老城门楼下安宁地生活。可以说,城门楼是北京人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她最早做的是永定门城楼模型——
“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过去的老样子、老尺寸,缩小到十分之一,一丝一毫不能差。几位专家和领导看过以后都说,你要做就做大点,做小了好像一个艺术品,看起来不够宏伟。所以,我们就开了一个协调会,有我的儿子、女儿,还有工厂的厂长、工程师、技师,大家一起商议,最终决定,要做就做大的。”
谈及一下子能再现老北京的十六座城门楼,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心潮澎湃——
“我也算老北京了,从小在城墙下长大。北京是世界文明古都,50多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生活,3000年前建市,800多年前又成为国家都城。今天,随着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希望能够看到自己城市悠久的历史。老北京城门城墙的再现,特别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形式,精美的工艺,考究的材料,所有的细节都依据过去城门城墙的尺度,我觉得意义非常大。”
当老北京城门楼模型制作成功时,人们欣赏着它们细腻的质地和华美的雕刻,享受着艺术之美带来的愉悦,但建造之初的种种艰辛谁又曾经历过呢?陈丽华的儿子赵勇有些感慨——
“实际上,当时家里意见不是很统一。因为投资比较大,需要很多材料、很多人工,而且十六座城门楼的图纸要去找,还要跟专家去谈,很辛苦。但是,因为母亲多年来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她那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后来,家里面意见也都一致了,支持她把城门楼全部做出来。”
执 着
从2010年开始,陈丽华亲自领衔,组织了由专家学者和近百名能工巧匠参与的制作团队,正式启动了用名贵木材1比10复制老北京城门楼的工程,他们志在生动再现昔日老北京城门楼的风貌,留下老北京的根与魂。
陈丽华的女儿赵莉、赵敏回忆当时的情景——
“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工人上班前,她就已经到厂了。检查所有的工作安排,要刻哪块木头,要做哪些细节,等等。如果遇到有技师说,按图纸有一个部件很难组装上,她晚上可就不睡觉了,一直到夜里12点,还会与我们一起探讨,依据历史,再对比故宫和其他博物馆,总之,即使不睡觉、不吃饭,也一定要把部件组装好。”
十六座老北京城门楼的制作,从一开始就是在故宫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复制的古建筑模型不光是为了展示原貌,其中的每个细部都是精准无误地按照专家提供的数据,以1比10的比例完美复制。所以,这十六件作品极具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古建专家刘大可表示,作为专业人员来讲,那真是一砖一瓦啊!你的柱高多少,出檐多少,都一定要有准确的数据,虽然只是模型,但是如果真的将这个模型放大,可与实物丝毫不差。“从每一个斗拱,从每个细部,都完完全全一样。”
这些珍贵的模型用什么样的材料呢?陈丽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木中之王”——紫檀,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会极大提升古城门楼模型的文物价值。
“十檀九空,100年不成材。上千年的紫檀木,里边特别空。在过去,这是皇宫里头才能用的木材。”陈丽华说。
古城楼用紫檀制作,古城墙用什么材料呢?怎样才能让其显得更加真实、风采依旧呢?陈丽华为此绞尽脑汁。
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迟重瑞回忆——
“老北京城门楼上半部分都是用紫檀,而且也不用上漆,也不用上蜡,让它保持那种非常古朴、自然的颜色。但下半部分城墙砖不可能用真砖去做,我们就寻找,后来发现,在云贵川出土的阴沉木的色泽与青砖相近。锯开木头一看,大家欣喜若狂,阴沉木的颜色正好跟城墙砖的颜色一致。用它制作的城砖,不用上漆,也不用上蜡,就是城砖的本色。木头也像,砖也像,所以让人看着更加亲近,真实感更强。”
早在2008年,陈丽华就已萌生了制作老北京城门楼的想法。经过了8年的日日夜夜,直到2016年5月,老北京城“内九外七”共计十六座紫檀及阴沉木复制的古城门模型终于全部制作完毕。
十六座老北京城门楼外观气势恢宏,内部榫卯结构精准无比,檀雕技艺巧夺天工,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参观的人们赞不绝口。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参观后,也连连竖起大拇指。
“我看陈丽华的老北京城门楼模型有‘五美’:第一是历史美,是历史的再现;第二是材质美,用紫檀来做,寸檀寸金;第三是文化美,中华文化集中表现;第四是艺术美,精妙,精到,精巧;最后是人们观后心灵美,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文化学者阎崇年这样评价。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丽华 老北京城门楼 老北京记忆 古代建筑 檀雕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