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马拉松"生死状"非完全有效 运动素养普及待加强
原标题:马拉松“生死状”
马拉松成绩上的市长签名错了——这场在11月20日举办的南昌国际马拉松赛也一不小心成了“网红”赛事。有参赛者发现,从南昌国际马拉松赛官网上下载的成绩证书上出现了多处错误:南昌市市长郭安的拼音被写成“Zhang huanqiu”,南昌市的英文被翻译为“Jilin”,政府的英文“government”被写成“governmen”。马拉松赛事成为“网红”,除了错误本身令人哭笑不得,更大的原因在于,国民对马拉松赛事的关注以及该项运动的全民参与热度。
在中国,马拉松已成为一项风靡各个年龄阶层的健身运动。据统计,仅此次南昌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选手就有1.5万人,而历史最为悠久的波士顿马拉松近年来的参赛人数高峰不过3.18万人。
参赛人数和赛事的增加普及了该项运动,赛事举办取消审批也降低了赛事举办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跑步爱好者有机会参与到该项运动中,但跑步者素质参差不齐、业余跑者“裸跑”等问题以及一些参赛者猝死事件,也让该项运动开始受到质疑。尤其是参赛者猝死后的责任承担,更是成为焦点,为此,一些主办方在事前要求参赛者签订“免责协议”,引发争议。
从一开始就与死亡相联系
“马拉松”本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希腊和波斯曾在此展开一场战争(史称“希波战争”),最终希腊取得胜利,作为信使的斐里庇得斯不停歇地从马拉松河谷跑回雅典报告这一消息。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奥运会上,马拉松被列入奥运项目,当时设定的长跑距离42.193公里,据称就是斐里庇得斯跑过的距离。1897年,奥运会过去仅一年,马拉松专项比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自此,马拉松在各大洲传播开来。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几乎成为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2014年是51场;到2015年,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2015年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制度以后,截至2016年11月7日,在中国田径协会登记的马拉松赛事高达422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组织马拉松比赛呢?据了解,自2015年马拉松赛事取消审批后,马拉松赛事分为注册赛事和共办赛事。举办一场注册制马拉松赛事的主体不限,只需要在中国马拉松网站上提交注册,经电话核准就可以开办,赛道认证也可以在网上申请,赛后只需要提交赛事成绩和赛事总结报告即可。而共办赛事则由中国田径协会负责指导、培训和赛道丈量,要求更为严格。在数量上,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举办的注册马拉松赛事和共办马拉松赛事分别为306场和116场,比例约为三比一。
对于部分跑友关心的“国际”马拉松冠名问题,记者了解到,审批制度取消后,大部分赛事都会以某某国际马拉松赛事命名,在申请时并不需要额外条件。“国际”并不是一个判断赛事质量高低的标准,世界上最出名的六大马拉松赛事并不冠以“国际”二字。目前,申请举办马拉松对主办方并没有硬性要求。《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仅笼统规定,主办方要取得赛道使用权,有足够的经费等,但对赛道具体应该符合什么要求以及经费的数额并无具体标准。
根据距离不同,马拉松赛事又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即全程马拉松距离的四分之一)三种,还有面向普通爱好者的5千米至10千米迷你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的专业选手一般都是特邀的,以比赛成绩为标准。如今年20多位特邀选手,历史成绩一般在2小时10分钟左右。”北京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李腾说,对于报名选手,自2014年以来,由于报名人数过多,会根据报名时提交的成绩审查后放入抽签池,统一抽签。
一般而言,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会从半程起步,逐渐发展到全程或者两者混合,最终成熟的赛事以全程马拉松为主。“国内马拉松很少有5千米到10千米的迷你马拉松。但一些国际知名赛事如布拉格马拉松、东京马拉松,都会针对大众选手专门设立前述对大众开放的项目,而且会为专业选手和大众选手分开赛道。在起跑顺序上,一般是残疾选手先跑,然后是大众选手,最后是专业选手,这主要是考虑保护大众选手的积极性。在这些城市,马拉松是一个万民空巷的全民节日。”吉林体育学院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明表示。
编辑:梁霄
关键词:马拉松 赛事 选手 国际 南昌 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