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上海交大教授训练机器看脸分辨罪犯:准确率86%以上

2016年12月01日 10:02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我们的研究也可以是反相貌歧视的依据”

对于被贴上各种不友好的标签,武筱林感到有些恼火。他讲道,“我个人价值观其实是反歧视的。比如有些招工广告公开要求容貌姣好,我是非常反对的。”

同时,他强调在科学上相关和因果是两回事。“罪犯趋向有这些脸部特征,也只能说两者之间有相关性,并没有说明里面存在因果关系。不是说长得一样就是犯罪,不是说天生一张犯罪脸。”

“我们只是发现了统计上容貌和有些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不关心也不可能去讨论里面的因果逻辑——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训练、经验去做这个事情。”

上海交大教授训练机器看脸分辨罪犯:准确率86%以上

武筱林

从因果上来讲,也可能有这样一种解释:因为有些人长得异样,可能受到歧视和排挤,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的研究也可以是反相貌歧视的依据”。

“核物理学家该为原子弹造成的伤害负责吗?”

但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问及该如何看待社会伦理价值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时,武筱林坦言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复杂,他个人也难以回答。

“为了人类社会更高的利益,是不是科学家要自律一点,而不是说求知求真者无罪,这个争议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已经到这一步了。是不是就会有一些禁区,研究者不能去碰它,坦白讲我不知道。”

“核物理学家该为原子弹造成的伤害负责吗?”这是武筱林抛回给澎湃新闻的疑问。

目前,武筱林不想受到一些非理性的讨论的干扰。他还在紧张地完善这个实验,因为批评者主要指出他们的样本量不够。“我们用的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现在也很时髦,比如谷歌的阿尔法GO,它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由于隐私问题,我们的数据还是不够大,尽管在已经发表的文章里已经算很大了,但对深度学习来讲还是不够的。”

在经过完善后,他们计划将文章投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上去,并投向《自然》、《科学》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但现在武筱林也在担心,公众舆论是否会影响到学术界对他们研究成果的接受程度。

他期待能有更多在学术上理性交流的声音,哪怕是用数据推翻他们的结论。武筱林透露,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目前有一些国际上的同行在做类似的题目,这也是他们提前将文章放上arXiv的原因,以保护优先权。

“大众积极的关注对我们的方向是好事,但不能误判误读。我们的研究没有得到任何私人或者司法部门的支持,也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教授 机器看脸 分辨罪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