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瞄准人、财、物强化改革 北京切实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财——科研经费要“花好”,也要“好花”
科研经费不好花、难花,科研工作常要围着钱转,而不是围绕科研转,这是过去大家突出反映的问题。
对此,闫傲霜认为,究其原因通常是科研单位往往按照行政工作思路管钱管事儿,里面的条条框框太多。如何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这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9月,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期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人员最关注、社会反响最热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形成5个方面28条改革举措。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简化财政预算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只需编制一级费用科目,不再提供过细的测算依据,同时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将立项和财评“合二为一”。
“原来需要准备的资料可能上百页,现在也就几页纸。”闫傲霜说,市科委已率先执行这个政策,修改了相关的管理规定,立项评审和财政预算已形成规范模板,凡是从明年正式立项的项目,全部采用合二为一的论证方式。
此外,政策还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下放财政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限,下放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管理权限,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限。同时,改进科研经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方式,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扩大科研基本建设项目自主权。
除了“好花”,市科委还在科研经费“花好”上下功夫。闫傲霜说,“花好”就是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信用管理、经费审计、绩效评价和检查指导等。
编辑:梁霄
关键词:改革 科研人员 科研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