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段东北老工人的故事:破解东北困境迷局的密码
“你们就是‘红色的种子’、‘学生的领袖’、‘革命的接班人’。”1969年12月,铁西区国企在“文革”后第一次招收学徒工。伴随着众人的目光和掌声,在当时沈鼓欢迎新工人的会议上,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让150名从沈阳十几所学校中遴选的青年工人着实激动,这当然也包括少年苏永强。但他在刚进厂第一天回家后,却一声不吱,父母问起来还掉了眼泪,嚷嚷着车间味道重,又苦、又脏、又累。
那年,苏永强只有16岁,入厂工资17块;那时,沈鼓的工业总产值不超过3000万;那个年代,东北还处于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统购统销,完全按计划经济方式运行。
也许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确良”面料一票难求的窘迫。苏永强回忆说,那时国家的工业技术落后,如“的确良”等衣料产品都得依靠引进。就连1979年他结婚时,也仅有为婚礼准备的料子服、及平时穿的蓝迪卡两件衣服。
入厂三年后,苏永强的工资也仅有33块钱。20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经济基础较薄弱。他说,如果按照现在的运行模式,那时的沈鼓甚至无法解决厂内5000人的吃饭问题。但是,物质上虽然匮乏,可工人们的精神状态却非常饱满,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能够吃得上一顿夜班饭就很满足。他觉得,也许正是因为这劲头,那时的东北才为后来国家的快速发展建立起坚实的工业基础。

时代虽已变迁,但“ 一人获奖 全厂荣耀”的传统没有改变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工业 投资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