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段东北老工人的故事:破解东北困境迷局的密码
艰难转型期 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
采访当天上午,沈阳首场意义上的冬雪逐渐停息。苏永强望向窗外,当年震动全国的沈阳铁西下岗浪潮,如今已沦为旧事。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计达2137万人。而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三省占25%。
1997年 11月,苏永强成为沈鼓1963年更名后的第四任厂长。现在看来,他也是沈鼓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掌舵人”。
那时有很多人疑惑,在沈阳乃至东北制造业凋零之际,为何沈鼓能够成为“一枝独秀”?苏永强说,这还得感谢周恩来总理去世前订下的百年大计—技术改造。
1975年的中国,种粮是第一要务,化肥紧接着成为紧缺物料。就在那年,国务院决定上马13套大型的化工设备,于是国家将研制大型石化设备离心机的重任交给了沈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沈鼓技术员马将发学成回国后,已是1978年的春天。他拿到了世界一流的大型离心压缩机技术,在不断吸收、消化、创新的基础上,研制出国产化第一台大型尿素装置的国产化离心压缩机......
就这样,对于先进制造与设备的不断创新、引进,使得沈鼓幸运地逃离那场东北工人下岗潮的“劫难”,然而沈鼓创新驱动发展的这一盘“棋局”才刚刚开始......
振兴老工业基地 见证装备制造业历史时刻
过去曾有东北某官员说,日本改造九洲地区用了20年,德国改造鲁尔工业区用了30年,而沈阳市委改造铁西,仅仅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2003年,中央推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铁西按照“搬迁、并轨、改造、升级、就业”并举的方针,实施“东搬西建”计划,把企业大规模、整体性地由东边老区搬迁到西边新区。苏永强带着沈鼓,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沈鼓实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异地搬迁改造和组建,

图为厂区的前后变化,然而改变的不仅仅是沈鼓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工业 投资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