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段东北老工人的故事:破解东北困境迷局的密码
仅用短短两年零九个月时间,沈鼓完成了40万平方米的土建工程,3000余台新老设备的安装调试,形成了新沈鼓集团三大类产品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协作配套产品工艺流程统一的新格局,从此踏上自身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新征程。
如今走进沈鼓,看到的是明亮的厂房、先进的数控设备。但是,在苏永强的记忆里,沈鼓在他刚进厂时,不过是占地面积加在一起不到15万平的老厂区。
“那时工人的工作、生活也很艰苦。”一碗大米饭、一盆白菜炖粉条,两片白肉,这就是当年杭州二院外籍工程师们来沈鼓做工厂设计时的日常伙食。存放在沈鼓厂史馆内几张黑白老照片,也记录着那时工人在艰苦的车间条件下,热火朝天的干劲儿。不大的车间屋顶,几十条电线“支撑”着本来昏暗的灯源 ,每一张简陋的大桌上,都放着一个装满水的大茶缸,男女工人相向而坐,一张张尺寸大于桌面的设计图纸被女工们仔细雕琢着。
这,就是最初沈鼓引进技术的情景,同样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铁西工厂的运转常态。

车间条件变化
在中国的工业史上,沈鼓曾有100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风机技术的空白,为国家节约外汇近10亿美元。7年前的1月8日,沈鼓首台国产化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运转及性能试验成功,这是中国民族装备制造史上的一次壮举。三套机组的研制以及核心部位的安装,宣告了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国“芯”的诞生。
中国装备制造业史上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同样被苏永强见证。他收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发来的贺信:“这标志着我国大型石化装备的重大突破,意义重大”。
如今,重振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实现积极转型、再次振兴的重中之重。苏永强认为,重振不能理解为简单地回归,而是需要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升级。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工业 投资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