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商业机构公号以献花放生名义“敛财” 监管存空白
违规账号或被永久封号
微信团队在公告中称,由于近期部分公众号在平台内以“宗教性捐献”的名义开展活动,“往往被非宗教活动场所类账号主体利用,被投诉大量存在诱导或欺诈等损害宗教类主体、微信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根据宗教事务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微信公号相关规定,微信公众平台将停止所有包含“宗教性捐献”内容的链接在朋友圈传播。
微信方面称,对于违规账号,微信公众平台将限制账号部分功能直至永久封号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可能拒绝再向该公众号主体提供服务。
公号在线吸收钱款
何为“宗教性捐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部分网友口中,这一现象有更为直白的叫法:在线供养。相比将财物捐献给寺庙等宗教场所的传统形式,“在线供养”依托微信公号订阅功能聚拢用户,以虚拟“佛堂”等形式,售卖鲜花、香烛等供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受到部分网友的欢迎。
北京市民董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加入的微信群内,曾有人分享过类似供养链接。此外,自己偶尔也会参与其中。“公号上面说会把钱直接捐给寺庙,所以还比较方便。”
■ 体验
尽管微信平台针对“在线供养”现象进行了规范,并对部分违规账号着手整顿,但部分公号仍然顶风作案。近日记者体验发现,这些由商业机构运营,打着“微信礼佛”名义的公号,仍然在以线上“点灯”“放生”的名义,收取用户钱财。
虚拟“供品”多在10元以下
在微信搜索框输入“供佛”字样,便能检索到将近40个在线供佛公号。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公号大多为个人账号,而由机构运营的公号中,运营主体全部系商业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上述公号的更新频率并不固定,推送内容多为散文、人生哲理,而其注册信息则显示,此类公号业务范围均为“线上商超”。
在一家名为“普光缘”的公号内,开通有“供佛祈福”选项。点击进入后,屏幕背景跳转为一处佛堂,在香案位置配有文字“请上香”。记者点击后发现,屏幕上出现了3排12种供品,包括鲜花、香烛和水果,其中三种免费,剩余则定价0.1元至10元不等。选择好所需供品后,屏幕上即出现付款页面。
除了“上供”,上述公号的“放生”功能同样需要收费。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依据放生的动物种类不同,各自对应不同的收费标准。用户的购买流程与在线购物类似,不一样的是,付费后并不会得到具体的商品,而是虚拟的图像。
而在另一家名为“在线供佛网”的微信公号内,推文下方均标注“在线虔诚礼佛”,点开后跳转至一座“佛堂”,用户同样需要付费将之“点亮”。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公号 宗教 微信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