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矿工变身电影导演:走出煤矿时感觉像刑满释放
遇到电影之前,菅浩栋觉得自己的生活是黑白的,电影给他的世界带来了色彩。大一的时候,菅浩栋参加高中聚会,不爱说话。他觉得别人都在讲到大城市读好大学的话题。拍电影后,再聚会时大家对他好奇了:学煤矿的怎么开始搞电影呢?
但大学的短暂“多彩”之后,他还得“黑透”一次。拍电影需要钱,毕业后的菅浩栋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方法,除了去煤矿。2013年9月,怀着为拍电影攒钱的想法,他做了自己最不甘愿的事:下井。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潞安集团王庄煤矿,菅浩栋被分到了“掘进队”。这是一线中的一线,负责在工作面割煤,挖掘隧道,以待“综采队”运设备进来进一步采煤。
从地面到大巷垂直深度有450多米,大巷长1000多米,有轨道车拉人,有灯,再往前得步行,走3000多米,其中还有1000多米坡路。
身上的矿工服、水靴、腰上戴的自救器,加上肩上扛的锚杆、支护用的铁丝网,足足有几十斤重。走到真正“掘进”的工作面时,地底漆黑而潮湿,只能看到工友的头灯,看不清对方的脸。
割煤的时候,煤尘密实得很,“是北京这个雾霾的3、4倍。”菅浩栋说。戴着眼镜又戴着口罩的菅浩栋,每隔一分钟,就得去揩镜片。口罩拢住的热气蒸到眼镜上,煤粉湿乎乎地糊作一团。
隧道里的滴水和劳作之后的汗水不一会儿就使矿工服湿透了,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人就一直这么浸着。
吃饭也是一场战斗。菅浩栋以最快的速度揭开快餐面的盖子,把调料撒进去,拿身体护着。不过他后来领会到这只是自我安慰,再快,面里也会浮一层煤粉。
下井第一天,菅浩栋就被吓怕了。但比繁重的劳动更令人压抑的是重复。“今天下了班,洗了澡了,明天还得这样。你今天已经把明天,一个月后、60岁、一辈子都看到了。”
现在,菅浩栋常感到时间过得真快。偶尔,他会接到矿上工友打来的电话,诉诉苦,末了总少不了这样几句:浩栋啊,我不想在煤矿混了,我去找你吧。
“度日如年”的18个月之后,菅浩栋离开了煤矿,攒下了4万元,作为他下一部电影的拍摄经费。走出煤矿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像一个刑满释放的囚徒。
“想给村子留一点念想”
虽然生活中极力避免煤矿,菅浩栋的镜头却绕不开它。
2016年春天,菅浩栋在老家河曲县沙坪村拍摄了自己从煤矿出来后的第一部长片《光盲》。电影主线是村里一位盲人,他早年做工弄瞎了眼,独自在太原做盲人按摩师,老了之后回到了村里。
影片展现家乡村落的各个侧面:在麻将馆里虚度时光,甚至染上毒瘾的年轻人;只剩下3个学生的村小学……路边闪过“采煤沉陷区 请慢行”的标牌。熟人骑着摩托车在路上碰见,攀谈的话题是塌陷的农地该如何补贴。
电影的结局很有“山西特色”,老人在住院一场后再次回村,整个村子已因采煤沉陷而搬迁。镜头里留下老人迟缓的背影。
“想给村子留一点念想。”这是菅浩栋拍这部电影的最重要原因。
在大同矿务局长大的常标,拍摄“真正意义的学生作品”《牢山》时,也选择了他熟悉的煤矿和矿工。
2012年春天,上大三的常标认识了菅浩栋。他们聊了一下午,菅浩栋说到了煤矿对自己家乡的破坏。不少村子已经下沉而整体搬迁。被小煤窑环绕的村子,正变得像一座孤岛。过去村里吃的是浅层地下水,随着煤矿开采,水源也污染了,菅浩栋上初中那会儿重新打了口井,“可深”。
才刚刚认识菅浩栋的常标,马上决定去菅浩栋家乡拍一部和煤矿有关的电影,菅浩栋当时比现在瘦,脸有点凹下去,他成了《牢山》的主演,演一个年轻的矿工。
在那之前,常标尝试过一些短片,但没认定要一直拍下去。拍《牢山》的时候,他终于觉得,电影可以做下去了。常标解释,这和别人的评价无关,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拍着拍着就明白了。
为了《牢山》里的一场戏,他们去拍小煤窑里的澡堂。一条条漆黑的身躯刚从漆黑的井里上来,只有眼睛和牙齿白亮白亮的。
编辑:梁霄
关键词:矿工 电影 导演 刑满释放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