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胡泳:“内容”身处黄金时代,而它擅长伪装成“知识”
合谋之变:受众交付的不是版权费,
而是对整个工业操作系统的使用费。
在这个传播链条中,成本最高的地方不是知识生产者的生产,而是机器的使用以及渠道的推广。
诞生于15世纪的古登堡印刷机带来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手抄本和散播所带来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被迅速颠覆,知识以外化的方式出现,比如人们不用费心去脑子里搜索记忆了,因为印刷品里有现成、稳定的记忆,甚至脚注和目录索引都能帮你免去脑力之劳。
而印刷术带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人们思维模式的改变。手抄本时代中,匿名把作者隐藏在文本后边,一个流传到你手里的文本可能是之前无数作者相继加工的结果。
印刷术则确立了作者的不可修改性和权威性。人们开始由崇拜文本转变成崇拜作者。同时,印刷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过程,它大大鼓励了线性和因果思维模式。
印刷术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规模化工业生产。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技术本身并非中立,其“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技术的先天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
印刷术在剥离了人的灵性之后,开启了一个技术工业化的“黄金时代”。在这段长达千年的岁月里,技术作为知识的传播介质,让知识最终像福特流水线上的T型车,得以批量生产。
彼时,知识以深度解读的形式出现,即深度、系统化的思考结果,其传播途径有二:
1. 通过工业化的印刷手段集结成印刷品。也就是说,在这个传播链条中,成本最高的地方不是知识生产者的生产,而是机器的使用以及渠道的推广。
2. 通过大学的专科化教育。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知识都被束缚在一套行外人禁止入内的象牙塔话语体系中,只有充分获得同行评议的人才可以站在讲台上。
但就像一位诗人所说,“知识终止于书”。这是因为,对知识的禁锢来源于对真理起源的占有欲。彼得斯认为,苏格拉底、耶稣和孔子三个人的共识之处在于,他们认为个人无法成为真理的来源。
我们可以粗暴地认为,散播时代的知识是免费获取的,受众在一个没有技术条件的岁月里,依靠的是稀罕的手抄本和羊皮卷。
在工业时代中,知识的传播是需要付费的。受众交付的不是版权费,而是对整个工业操作系统的使用费。就好像我们买一台手机,无论下载怎样的应用程序,都需要在一个固定的系统界面中。而知识则像应用程序一样,必须要遵循系统特有的编码方式才得以传播。
编辑:梁霄
关键词:胡泳 内容 黄金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