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很多老人一生没走出过大山 “当代愚公”凿山寻路40年
第一声凿击至今回荡耳边
刘振先还记得,1976年深秋的一个早晨,铁锤敲在钢钎上发出的脆响,回荡在群山,久久不绝。那是三流水人第一次叩山问路,也像是对外面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呐喊。“我们要凿开挡在村前的这座山!”
那个早晨,20个三流水最棒的小伙子来到山崖时,他们才感到,鼓荡了一个秋天的凿山计划一旦变成现实,像是在梦中。而且这个梦比现实还严酷。刘振先说,他们最先选择开凿的地方位于半山腰,因为根据目测,那里开通之后正好能够连接山外的108公路。
铁锤、钢钎、小推车这些工具都要先从山下背上来,没钱买炸药,就自己造,拿锯末、柴油、硫磺、化肥硝铵配出来,劲儿虽然小点,但比人力好使。刘振先说,后来村里的壮劳力全都放下地里的活儿,来隧道工地参与劳动了。一天能挣10个工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大半年之后,三流水人凿山开路的事情惊动了山外的人。附近煤矿的工程师来了。不过人家来了之后第一句话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凿错地方了,你们选的地方一直挖下去就到山顶了,根本不可能打通山体。”刘振先说,经过煤矿技术人员重新校准之后,才选定了今天隧道所在的位置开始施工,而此前的功夫算是白费了。
不过令人鼓舞的是,1979年,霞云岭公社派出了工程队,也是其他村的社员,从大山的另一面开工,与三流水村民相向掘进。市里的有关单位也先后拨款资助。刘振先说,感觉从这时开始,开山修路工作才真正步入正轨,先后到三流水参与劳动的社员一度超过600人。“那时如果有航拍技术,从上往下一照,那就是600个愚公在一起挖山,何其壮观啊!”
如今现任村支书刘建华自豪地站在隧道口欢迎大家探访“世外桃源”。
编辑:梁霄
关键词:老人 当代 愚公 凿山 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