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清华大学研发团队:“滴血测癌”说法系媒体误读
发现新型标志物已获批临床使用
清华大学官网信息显示,罗永章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理和分子医学”。
新京报记者从罗永章团队了解到,团队目前取得的进展在于,通过重组蛋白质大规模制备技术,人工制备出了结构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并自主研发出试剂盒。而这种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对患者是否患有肿瘤进行检测。
实际早在2013年,罗永章团队即通过肺癌临床试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在某些病理或者应激条件下会显著升高,因此可作为肿瘤标志物。2016年10月,罗永章团队再次在肝癌患者身上,证实了这一标志物的检测效果。
新京报记者从罗永章团队处获悉,目前,这一试剂盒,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并在临床中使用。清华大学官网消息称,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的“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获得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了欧盟认证。
研发人员正在工作中,图中左二为罗永章。
■ 对话
“现有肿瘤标志物灵敏度有限”
“滴血测癌”生起的风波,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标志物研究的罗永章团队受到关注。昨日,研究团队的代表,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付彦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编辑:梁霄
关键词:清华大学 研发 团队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