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高考改变乡村:大学生村官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7年06月05日 16:53 | 作者:李松林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改变

山野菜公司搭上“互联网+”,自己亏本 村民增收

创业之路并不容易,2016年3月29日这一天,迟得双的山野菜创业公司正式成立,他还申请了“野菜小王子”的注册商标。刘斌堡乡是山野菜公司的经营地址。

成立山野菜公司,前期市场调研和启动资金十分关键。事实上,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迟得双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市场调研。那一年多时间,他经常拿着山野菜样本,穿梭于北京城的各个公园、市场、酒店、特色饭馆等地。而先期投入的三四十万元启动资金,主要是靠自己从亲人、朋友、老师处东拼西凑而来。

有了调研和资金,迟得双的创业梦就更近了。他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告知乡里的领导同事,乡里通过每个村的广播站发布通知。一开始,报名为迟得双送野菜的只有七八户村民,慢慢地,村民越来越多,现在全乡长期稳定给他采野菜、供货的村民有20户左右,大都是低收入户。

光有“供货商”不行,还得有出货口。为打通整个收货出货的流程,迟得双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让山野菜公司的运行,线上线下两头开花。在线上,迟得双借助“互联网+”,开设了一个野菜微店,并且建立了几个微信群,270多名群友大多都是“野菜发烧友”。一旦有新的野菜上市,迟得双会在群里告知,确定谁要购买野菜后,他当天就会去村里收货,“都是当天收货,当天结钱,我从来不会欠村民一分钱。”

如今,迟得双的山野菜公司慢慢步入正轨,公司长期员工大约有10人。从20户村民“供货商”那里收购的野菜,主要包括蒲公英、野苦菜、茵陈、山蘑、农家菜干等。迟得双也有难处,虽然目前山野菜的销量尚可,去年全乡20户供货的低收入村民年收入平均增收一万元左右,但时至今日,自己仍是一个“亏本”的状态。“现在不能评判自己创业是否正确,但带动效果还是不错的。”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高考 改变 乡村 大学生村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