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航天教育的奠基人陈士橹:航空报国毕生不移
扎根西北,受命筹建宇航系
1958年,学成回国的陈士橹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南京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受命筹建西工大导弹系(后改为宇航工程系)。
临时受命,陈士橹有些纠结:筹建宇航工程系就意味着要转换专业。考虑再三,他说:“既然是组织决定,我也就很快地服从分配,下决心虚心学习,好好改转,好好为党工作,希望在新专业方面能做出一定贡献。”
在筹建宇航工程系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陈士橹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当时很多专业课程没有教材,只能靠讲义或讲稿。陈士橹就带领教师编写教材,这本教材后来成为全国国防院校飞行力学专业的范本。
就在宇航工程系刚走上发展正轨之时,要求“撤并”的消息从天而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宇航专业的“撤并”危机一波多折,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他也多方奔走呼吁了十余年。
在一次全国空气动力学会的研讨会上,陈士橹见到了钱学森先生,抓住机会反映了他的观点:“对于尖端的国防专业,单独设置也是应该的。宇航工程系专业应该办好,不应取消或与其他系归并。”顶着巨大压力,陈士橹据理力争。钱学森先生听后表示,“宇航工程是国家急需的专业,我是赞同你陈士橹的”。
精诚所至,西工大宇航工程系最终成为当时全国航空院校中唯一没有被“撤并”的宇航院系,为我国航天教育和科研事业保存了一支重要力量,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国家航天大发展时期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说:“西工大的航天学院能有今天,陈老师功不可没。”
编辑:梁霄
关键词:陈士橹 航天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