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大漠戈壁筑“天路”——走近京新高速建设者

2017年06月16日 16:12 | 作者:樊曦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缺水不能缺干劲

与黄沙相伴的是干旱无水、草木难生。当地有句话叫“只能养骆驼,牛羊都不好活。”

在这儿,水超级金贵。孙玉国还记得,2015年3月到京新项目部时,当地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下过一滴雨。项目部初建阶段别说修路用水,连生活用水都非常紧张,最长的时候他一个多月没洗过澡。

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总包部聘请专业人员在工地方圆十几公里勘测打井,然而大多数井都是枯井。偶尔打出水来,杂质和矿物质也严重超标。

第一项目部位于流沙地带,前前后后打了6口两三百米深的井,才好不容易找到一点水。第一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贾京友说,在工地上“半盆水洗脸用了洗脚、洗脚用了洗厕所,一滴都不能浪费。”位于戈壁腹地位置的五、六、七项目部“最惨”,始终找不到水源。第七项目部总工程师田渭军说,90%的施工用水都靠从100公里以外的水源地拉,1立方米的水成本高达100多块钱。

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工程耗水量最大。通常来说,施工人员直接从取料场取土铺到路基上撒一些水,用碾压机碾压就可以了。可在“水比油贵”的戈壁荒漠,这样显然不行。经过反复试验尝试,第五项目部项目经理谢秉军带领工程队发明了一种叫“焖料”的新工艺,就是在取料场把土挖成几条沟,然后头天晚上把水放进沟里,让水充分渗透到土壤里,第二天再用挖掘机取土。

“取土过程中、运输过程中、现场倒料过程中,因为颠簸,相当于水和土进行了搅拌。放到现场摊铺的时候,推土机推土过程中又进行了二次搅拌,保证了水和土壤的均匀性。”谢秉军说,看似简单的焖料工艺,至少节约30%的用水量。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京新高速 建设者 大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