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正在消失的老菜场:向左走,向右走?

2017年07月03日 09:43 | 作者:雷册渊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菜市场跟不上城市步伐?

有人告诉李火林,巡道街菜市场将重建改造,今后,一座标准化、超市化的大型菜场将在原址开门迎客。对此,居民们翘首以盼却又难免有些说不出的忧心。

传统菜场的消失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老菜场被改建或拆迁的新闻总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北京,曾并称为京城四大菜市场的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相继关闭或迁移;

在天津,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服务周围数千人的长春道菜市场被关停;

在杭州,陪伴了萧山人近10年的小南门菜市场关门停业;

在上海,今年3月,知名的百年菜场唐家湾菜场正式与市民“说再见”……

在中国城市,传统菜市场正在加快消失。

人们不禁要问,常被贴上“脏乱差”标签的传统菜市场,是否已经跟不上城市建设“高大上”的步伐?

它们当中,有的可能出于经济原因,如长期经营不善,收不抵支,最终不得不关门调整;有的是因为环境和卫生问题,一些菜市场虽然方便,但环境脏乱差,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再加上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传统菜场的客流;另外,不少城市中心的菜市场地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普遍不小、地块身价不菲,一些开发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把菜市场拆除或搬迁到较远地段。

从2005年起,上海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标准化菜市场1.0版的硬件改造,告别了马路菜场和不规范的小菜场;而从2015年开始,“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场化购物环境”的2.0版新模式,逐渐走入百姓的生活。

“日子终于稳定下来,不用天天与城管‘打游击战’”

编辑:梁霄

关键词:老菜场 消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