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景观社会下 影像何以成为艺术

王宁德 有形之光——被偏振的云之二 摄影装置 2013年
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分离出来的影像群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这样,生活的统一便不再可能被重建。重新将他们自己编组为新的整体的、关于现实的片段的景色,只能展现为一个纯粹静观的、孤立的伪世界。这一世界之影像的专门化,发展成一个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这里,骗人者也被欺骗和蒙蔽。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在居伊·德波的描述中,世界将变成影像的集合,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影像为中介。现在一个以影像为核心的世界正在到来,如今摄影的极端大众化,几乎每个人都有摄影设备,几乎每天都有海量照片、视频诞生,影像在不断地生产、传递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年轻人主要的娱乐方式与载体。
影像设备的易得与廉价也让摄影从原来的光影魔术变为现在的家常便饭。摄影与其说是一种关于记录的技术手段,不如说是一种娱乐方式。年轻人制造图像、修改图像、娱乐图像已经成为最日常的娱乐生活之一。正如美国文化评论家波茨曼(Neil Postman,1931—2003) 提出图像——娱乐化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关于经验的抽象,而图像则是经验的具体呈现”;“图像要求于观看者的是一种审美的反映。它们召唤的是我们的情感而非我们的理智。它们要我们去感觉,而不是去思考。”因为现在图像制造的便利程度日益加深,青年人已经被大量的图像所包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影像的敏感度很高。近几年来上海举办的影像博览会成为文艺青年的新聚集地。他们在此观看最经典与最当代的影像作品,讨论交流影像技术和艺术,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热门展事。
近日的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16个国家的50多家世界顶级画廊、机构都拿出自家最好的作品参与展览。除此之外,影像艺博会在展示单元分割方面也更加紧凑并富有创意。推出“在场”、“洞见”、“焦点”、“叙事”四大主题丰富、层次鲜明的特展。
在今年的影像上海艺博会中,古典的作品少了,当代的作品多了,笔者甚至在影像上海艺博会中发现一种在影像表现形式中的倾向——影像的绘画化、影像的装置化以及影像的行为化,这些尝试一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二是为作品带来一些神秘感与趣味性。这种倾向对影像艺术的发展是好是坏目前还难以断定,有人认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互相借鉴与融合可能是一种新的趋势,现在的艺术家也更倾向于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外在形式和媒介已经不是艺术的主要内容,观念才是核心。而笔者认为作为摄影艺术,至少还是要保留摄影的基本特征,用各种处理手段形成的绘画效果,便失去了摄影本身的涵义。摄影的拼贴化、装置化则显现出一种对影像自身的讨论。王宁德把一张完整的照片切割成大量小方块,进行适当变形再打印在透明镶片上,垂直插进白色背板中,当顶部的灯光打开,背板上就出现了原先照片上的图案,这是对影像的解构与重构。在行为艺术中,影像作为记录行为的重要手段,是行为艺术的最终载体与表现方式。在如今的部分影像作品中,这一规律则反了过来,影像本身开始越来越多地加入荒诞的行为表现,比如2017影像上海艺博会中,OCAT西安馆带来的纽约实验艺术家奥利弗·赫林(Oliver Herring)《摄影服装》系列作品,模特穿着打印有影像作品的衣服游走于展览中,很难再界定这是行为艺术的影像记录还是影像艺术本身的行为化。赫林专注此类影像作品的创作,记录人与人身体的接触的场景,试图利用这种互动式的艺术实践,对身份、关系进行一种突破式的理解。
在如今的景观社会中,已经被大众常态化的摄影亦或影像,如何才能成为艺术?大量的糖水风光片、美女肖像片以及炫技的五毛特效片充斥市场,与少数优秀的影像作品形成一种极端二元对立的局面,笔者认为在当今艺术界,优秀的作品一是有强烈的思想性与观念性;二是要有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是要有不俗的技术性与工程量。
(于蒙群,上海美术学院博士;文婷婷,上海电影学院博士)
编辑:杨岚
关键词:景观社会下 影像何以成为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