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浅谈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赵孟頫曾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由此可知,用笔在书法中极为重要。
回到诗中,前后诗句对照,诗句与图画对照,我们就能理解画家在此强调绘画要需融入“千古不易”的书法用笔的道理了,因为此图就是“以书入画”理念的创作实践。飞白法是书写时运笔着墨时,笔画中丝丝露白的一种书法技巧。画上的巨石采用飞白法,突出了石头的质感,古木则借来篆籀笔法绘出,从嫩竹杂草显示出的是小草书用笔的婉转多姿特征。这些都是借助书法用笔而使绘画技法得以拓展与延伸,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经典的理论与经典的创作完美结合,正是此图引人入胜的所在。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故宫博物院
从书法上看,从元代及至当今社会,赵孟頫的影响经久不衰,广为世人瞩目、临学。经过梳理,王连起先生将赵孟頫的书法分为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了解赵孟頫书风的变化。
第一阶段:45岁(大德二年,1298)前,用笔古拙、结体方阔是得自钟繇、褚遂良的遗绪,肥厚圆劲、捺笔特重是受智永、徐浩的影响。
其中,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草书跋保母砖》卷堪称经典。赵孟頫初仕元朝,便因公务南下杭州,其间为友人周密所藏传为晋王献之书《保母砖》拓本写下此段题跋,从中可见赵氏推重王献之书法的态度。赵氏早年个人风格尚未明朗,以致作品中的仿效前贤特征一望而知。此跋点画圆劲,结体方阔,不失遒逸灵活之姿,明显汲取了智永、徐浩的笔法特征。
赵孟頫为友人张谦所书《行书二赞二诗》卷,款署中所言“受益”是张谦的字。此卷约书于大德元年(1297),与《归去来辞》都是赵孟頫早期的妙墨。书家在未能成名前,往往会转益多师,借助尝试不同艺术风格的方式,探索自树风标的途径,赵孟頫也不例外。
此帖是他同友人醉后乘兴所书,纵逸舒展之处多得颜真卿、米芾二家笔意,与其中、晚年书作呈现出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的中和之美风格迥异。据诗后自题,可知是赵孟頫在湖州观堂与张谦饮酒,不过喝下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
第二阶段:45—55岁(大德二年至至大元年,1298—1308),以“二王”为风范,淹有众长,机杼自出,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
赵孟頫笔下多有抄录的前代名作传世,如晋刘伶《酒德颂》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表》、唐刘禹锡《陋室铭》、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不一而足。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赵孟頫曾多次书写,且兼以行书、楷书,面貌自异,各有千秋。
此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辞藻铺陈,将曹植对洛神宓妃的眷恋终归于惆怅分离,伤感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而从此幅赵孟頫五十初度之际所书的手卷来看,行笔如行云流水,丝毫不见迟滞牵挂,又如棉里裹铁,全无臃肿疲软之态,气度富丽华贵,从容安详,使人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仿佛能瞬间忘却文义原本具有的怅然无奈的气息。
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卷是赵孟頫中、晚年期间书风改变过程中的佳作。其用笔一丝不苟,体势方阔开张,点画锋棱俱见,一变以往秀润隽永、柔和清婉的特点,而追求刚劲端严、骨力洞达的艺术效果。这既是其审美标准从姿媚圆活转向刚健挺拔的调整,更是其刻意经营笔酣墨畅、健骨丰筋风格的书法实践。书法名家应他人之请抄录墓志,无需书写具体的安葬日期。卷末赵孟頫在原本应该空缺的日期前误书“至大元”,反而明示此墓志写于至大元年(1308)。
第三阶段:56—60岁(至大二年至皇庆二年,1309—1313),书风日趋刚健挺拔,字形也由方阔化为颀长。
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提到,钟繇书法有三体,分别为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这是指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其中,铭石书指刻在碣石上的书体,多用楷书,以示庄重。
赵孟頫书写的《楷书淮云院记》册便属于铭石书。此册是他应顾信之请而抄录的牟巘所撰《淮云院记》,堪称成熟时期的大楷代表作。这一大字名迹,字字中宫紧收,可见骨力内含,结体端稳平和,不失潇洒自如,兼有放纵苍劲与圆劲雄浑之气。全篇500余字,用笔首尾如一,神气毫无懈怠,若非大师,绝难如此。
第四阶段:61岁至去世(延祐元年至至治二年,1314—1322),人书俱老,笔力深沉扎实,笔势雄健放纵,姿致洒脱依然,苍劲老到。
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自题所书千字文时讲到,20年来书写的《千字文》数以百计,可见用功之勤。如此勤奋,至少有一个目的———将前人之法熔铸成自家的面貌。
赵孟頫的学生柳贯说过,“吴兴公少时喜临智永千文,故能与之俱化”,恰恰是此事的绝佳注脚。此书已然洗去师法智永而成用笔古拙、结体方阔的痕迹,显出的是沉着稳健、瘦硬通神、平淡天真、风骨内含、全然是赵孟頫本色,令人赞叹。卷后黄公望题诗中称“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赵孟頫斋中小学生”。黄公望以山水画驰誉画苑,被尊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连学生都有这样的盛誉,其老师在艺坛的地位之高就不难想象了。
对于书画,赵孟頫既有通过笔下作品创造出的艺术天地,也有见解精辟、泽被千秋的艺术主张,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为世人仰之弥高的地位。赵孟頫书法兼擅诸体,其楷书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他对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其倡导的艺术主张与艺术实践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尤为卓著。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赵孟頫借助自己的艺术创作推动艺术主张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他与身边的诸多文艺家互张声势、共同实践,开创了元代书画的时代新风。
借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对赵孟頫的绘画是“元人冠冕”的评价,我们将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放宽、放远,应该客观地说,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停留在“元人冠冕”,称作“艺苑冠冕”才是更为客观、准确的。
(本文作者汪亓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赵孟頫书画特展”筹展组负责人)
编辑:杨岚
关键词:浅谈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