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第一 “两岛一隧”铸就世界工程奇迹
另外,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巨大的沉管对地基的处理又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一旦地基不结实,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避免海底不稳定的淤泥对于隧道铺设的影响,建设者们要先在海底给这些巨型沉管建条“轨道”。第一步就要清理海底深厚的淤泥,之后开挖一条基槽并用碎石铺设基床。然后将一节节巨型沉管在“轨道”上精准对接,并在两侧和上部回填碎石。 “这里的海底表面淤泥含水量高达50%~60%,石头基本都陷在泥汤里。”林鸣说,在40多米深的海底,挖一条误差不能超过2厘米的基槽,就像在海底“绣花”。在一个个世界级难题被攻克后,当时开出天价咨询费的欧洲公司后来特意邀请林鸣去做交流,并在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
200多天建成两座10万平方米人工岛
从2011年5月15日在西人工岛打下第一个钢圆筒,到2011年12月7日东人工岛第120个钢圆筒振沉完毕,最终200多天内,两个10万平方米的离岸人工岛横卧在伶仃洋面上,以这么快的速度在海中开敞水域筑成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堪称奇迹。
两个人工岛建设共用了120个直径22.5米、高40.5米~50.5米、重达500吨的钢圆筒,以及242个副格,最大入土深度达29米,每个钢圆筒都相当于一栋高层住宅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把巨大的钢圆筒深插入海底,必须要有配套的振沉设备——岛隧工程采用8台APE600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系统,这又是世界首创。通过这些创新技术,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在215天内即完成岛体成岛,比传统抛石围堰工法施工效率提高近5倍,且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林鸣说,在岛隧建设中,项目技术团队先后研发出“快速成岛工艺、半刚性沉管结构、复合地基处理、深水深槽沉管安装施工”四项核心技术。
如何保证隧道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与陆地隧道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四周都是海水。为此,沉管隧道采用世界上最为可靠的防水措施,目前,已经经受了4年考验,滴水不漏。
说到市民对海底隧道漏水的担忧,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称,在海底隧道施工设计时就考虑了多道控制措施。首先是防止海水倒灌入人工岛,设计时,首先把人工岛挡浪墙的标准按照三百年一遇的海浪标准设计。加上人工岛面标准高度比平均水位高4.5米至5.0米,整个挡浪墙比现在的水位高8米左右,相当于三层楼高。为了防御“漏网之水”,设计师还在人工岛内设置了环岛排水与越浪泵房,及时将越过挡浪墙的海水抽到大海。“有了这两个设施,就可以完全将海水控制在隧道洞口之外。”
此外,为了控制住雨水入隧,分段设置截水沟。首先,在隧道东、西岛洞口外斜坡处及暗埋段口段各设置几道横向截水沟,收集隧道敞开段的路面汇水,并通过洞口雨水泵房提升排放。其次,在沉管隧道路面低侧设置纵向排水边沟,以疏排运营期消防水、冲洗废水等,并通过隧道W形纵坡二处最低点设置的废水泵房,提升外排。“层层设卡,可确保海水和雨水都进不了隧道,且废水得以有效排放”。
除了做到了滴水不漏,这条40多米长的海底隧道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6℃左右,而且通风良好,光线柔和,行驶在其中可谓“如沐春风”。而且隧道内的手机通讯信号正常,可以享受4G上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隧道内发生火灾怎么办?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分左右两个行车洞,中间有一个服务管廊,三者之间各自封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该隧道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风险,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便于逃生救援。
海底隧道消防救援设施由众多系统构成,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消防灭火系统、隧道通风排烟系统、救援与疏散系统、供水管网设施、相关配套系统。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规模及现场实际情况,各系统按预定紧急预案启动,进行火灾扑救及现场救援。
海底隧道每个行车洞头顶两边的消防管道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个智能自动消防喷头,一旦隧道内的温度、烟雾达到一定的监控标准,智能消防喷头会第一时间自动打开灭火。“隧道防火设计考虑了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种方式。”苏权科说,主动防火包括手提式灭火器、“泡沫+水喷雾”等消防系统;被动式防火系统主要是指结构防火保护,整个隧道的主体结构耐火极限温度为1200℃、持续2小时。
中间服务管廊每隔67.5米安装了3个一组的电动排烟阀,一旦发生火灾并出烟雾时,监控感应系统就会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抽出;隧道内人员可及时拉开常闭式安全门进入安全通道,进入人工岛安全区域。此外,为了防止隧道火灾发生,该项目在设计时禁止危险品车辆驶入隧道。
在东西人工岛及港珠澳大桥桥头管理区,都设有交通、消防救援力量,其中在西人工岛上的医疗急救站,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均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如果海底隧道内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钟内就能到达,桥面上发生事故,最快5~7分钟内也能赶到,第一时间进行救援。碰到严重伤亡事故,在第一时间急救后,根据事发地距离远近,除了桥上及时派出急救人员,还采取就近原则,将伤员送往港珠澳三地医院治疗。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 多项第一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