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第一 “两岛一隧”铸就世界工程奇迹
创新篇·隧道
一、 深埋沉管隧道
1. 管节工厂化制造
33个沉管管节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在距离隧道轴线约7海里的桂山牛头岛预制厂中预制,然后整体拖运到工程现场进行沉放。两条管节生产线集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型自动化液压模板、混凝土搅拌及供应系统、混凝土温控及养护系统、管节顶推系统,有效解决了大断面复杂构件混凝土浇筑所面临的质量控制和效率难题。
2. 隧道基础处理
沉管隧道穿越外海深厚软基区域,大规模采用挤密砂桩地基加固技术和复合地基,依靠自主研发的大型装备,对基槽开挖、清淤、基床铺设等关键工序进行高精度控制,目前监测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3. 半刚性结构体系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之前,沉管隧道结构体系分为整体式管节和节段式管节。节段式管节(长度一般在120米~180米)的节段之间无刚性连接,从受力体系上称为柔性管节。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在柔性管节的基础上保留预应力索受力,增强节段间的刚度,使管节的整体刚度介于整体式管节和节段式管节之间。半刚性结构体系是世界沉管隧道首次提出并应用。
二、 沉管浮运安装
单个管节体量巨大,且浮运线路位于伶仃洋最繁忙的通航水域,每天有超过4000艘船舶经过,操控难度极大。需精确预测气象、水文条件施工窗口,并实施海上临时交通管制和护航,采用8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配置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国内首条安装船,通过信息技术和遥控技术实现管节姿态调整、轴线控制和精确对接。
三、 防灾减灾
针对沉管隧道防灾救灾,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专门组织开展了隧道结构防火和消防救灾1:1足尺模型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在隧道顶部设置了防火板,在隧道内设置了温感、烟感、红外等多种火灾探测设备,设置了纵向通风射流风机和重点排烟的轴流风机,设置了泡沫自动水喷淋灭火设施。
创新篇·人工岛
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
人工岛建设采用深插式钢圆筒围护快速成岛工艺,并首次采用8台APE600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系统。钢圆筒共120组,单个直径22.5米,高40.5米~50.5米,重约500吨,最大入土深度达29米。通过该创新技术,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在215天内即完成岛体成岛,比传统抛石围堰工法施工效率提高近5倍,且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建桥铁军创下多项世界第一
1. 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打破了世界上同类型桥梁的“百年惯例”。
2. 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仅主梁钢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3. 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深埋部分长5664米,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4. 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全长2741米,由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陆域明挖段三种不同结构的隧道连接而成。
5. 最大节沉管: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0000吨,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体量的沉管;沉管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个标准管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吨。
6. 最精准“深海之吻”:数万吨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被喻为“海底穿针”。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 多项第一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