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从促销活动到购物狂欢 “双11”见证中国网购变迁
易观高级分析师陈涛指出,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再只看低价、只看促销、只看评价;更注重个性的表达,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张毅则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电商飞速发展的这些年,中国消费者由“基本满足型消费”转向了“品质型消费”。
从电商平台的统计中,亦可寻得这种转向的蛛丝马迹。从天猫“双11”当天成交金额来看,2009年的家庭“三小件”是取暖器/暖风机、电暖手器/电暖足器和加湿器,2017年的新家庭“三小件”更新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来自京东的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双11”下午两点,价格2000元以上的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420%。
带有社交元素的拼购成为这两年迅速崛起的另一模式,拼多多是其中的代表。与瞄准城市高收入用户的业态不同,低价拼团模式满足了价格敏感消费者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以7—Fresh、盒马鲜生、苏鲜生等为代表的新型零售模式则打通了线上线下消费的新渠道。从“线上预定”到“线下自提”,从“无人超市”到“半小时达”,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断优化,电商平台和传统企业相继入局。
消费人群也在不断拓展。得益于物流设施的发展和电商渠道的下沉,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用户在“双11”中的消费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发展,进入智能消费时代
11月7日上午,电商平台下起一轮“红包雨”时,北京快递小哥王长廷正站在小区智能快递柜前忙碌地操作手机。他脚下堆满大大小小的包裹,快递车停放在不远处。随着扫码、开柜、存放一气呵成,不久之后,一条信息便会自动发送到收件人的手机上。没过几分钟,他脚下的包裹已悉数放进柜中,派送完成,“送货效率提高了很多”。
同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是与会者热议的焦点。
一年前,“数字经济”一词被纳入十九大报告。在电商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应用已深入行业运作肌理。
赶上大促,备多少商品才既不会缺货,又不会滞销?快递单数暴增,如何才能合理利用每个物流节点,让效率最大化?近年来,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发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搭乘技术东风。“大促期间,智能供应链体系将通过大数据模拟、仿真、优化,为商家制定最佳促销计划和供货计划。”京东集团副总裁裴健说。
张毅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同样是买月饼,广东人会被平台推荐广式月饼和广州酒家,而北京人的手机会弹出稻香村;海南人很少被推荐棉服,但东北人的页面中,大衣和羽绒服都可能上推荐位。”
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正在催生智慧物流。来自菜鸟的案例显示,2017年天猫“双11”,菜鸟“智慧物流大脑”通过大数据预测,将更符合农村地区购买习惯的家电、农资农具等爆款,提前下沉至菜鸟县城仓库,帮助商家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实现50%当日达、99%次日达的高效配送。
“爆仓问题在电子面单、智能分单之后就已经不再是行业的痛点了。”菜鸟网络云快仓事业部总经理孙建表示:“基于对包裹实现了数字化,如今自动化流水线分拨中心、智能仓等正在行业中大规模普及。”
效果是明显的。“前些年‘双11’当日下单的货,有时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收到,现在大多1—3天就能收到了。”闫军刚说。
智能机器人也开始走上前台:在菜鸟网络无锡IoT园区,近3万平方米的库区内有近700台蓝色机器人互相避让、自行跑来跑去,有的拣货、有的装货,形成一套智能运输系统;在北京、雄安新区等地,京东快递机器人已开始探索依靠自动驾驶技术完成包裹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进步还体现在支付环节的跃升。 “通过技术升级,我们将用户的支付时间缩短至1秒。”蚂蚁金服副CTO胡喜介绍说,这背后,是通过使用生物识别来不断提升支付流畅性。数据显示,天猫“双11”通过指纹和刷脸方式完成的支付占比达到60.3%。
对制造商和品牌商来说,电商正逐渐由销售平台向产业链中渗透。京东通过打通供应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上游制造商生产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扩展;网易考拉与全球数百家工厂展开合作孵化,依靠电商模式指导企业生产。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中国电商“走出去”
悉尼时间11月11日零点41分,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完成100万笔支付订单;开场1小时,完成支付的订单超过162万笔,覆盖193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时差原因,东八区的中国人此刻仍在等待,这里的“双11”还要等两小时才开启。
同样在等待的还有肯尼亚姑娘凯瑟琳。她去年来中国参加阿里为非洲年轻人发起的“互联网创业者计划”培训,回国后创立了一个名叫Chiswara的电商平台,“想通过学习村淘的经验,把肯尼亚的茶、咖啡卖到全球,为当地人民增收”。
今年,凯瑟琳又来到了“双11”的现场,“希望能学习‘双11’模式,复制到非洲”。
“双11”,正在成为“世界的‘双1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把目光投向全球优质货品,海淘和跨境电商应运而生。2014年,阿里上线天猫国际,亚马逊推出“直邮中国”业务;随后,唯品国际、网易考拉、京东海外购等跨境电商品牌相继面世,“足不出户买全球”逐步成为现实。
“购买进口商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趋势。进口消费正从稀缺性、补充性需求,向日常性、个性化需求转变。”网易考拉CEO张蕾说。
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个品类的近1.9万个海外品牌供消费者选择。
而在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阿里、京东、考拉等都宣布了大额的进口计划。“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都将会是全世界最好的市场。”网易CEO丁磊说。
“买全球”的同时,中国电商开始探索“卖全球”,“双11”开始向世界输出。“双11”期间,京东物流宣布,将重点打造全球化智能供应链,目标是实现“48小时通达全球”;菜鸟也宣布推出“千柜出海”,将万吨“双11”包裹运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一切不可想象,终将化为平常。”天猫总裁靖捷说,关于“双11”,这是他最喜欢的解读。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促销 购物 “双11” 网购变迁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