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黄精地里产“黄金”
“老莫,施用农家肥后要加强除草,不让草与黄精苗子争肥。”8月28日,在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金溪组,孙东文又来到已脱贫户莫炳富的黄精种植基地,为这个黄精种植大户开起了“小灶”。望着一株株茁壮成长的黄精苗,孙东文满意地点头称好。
为助力石柱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山东省淄博市先后派出18名农业专家到石柱参加扶贫工作。高级农艺师孙东文是淄博市农业农村局选派到中益乡农技扶贫的专家。
在扶贫专家、扶贫干部的合力帮扶下,华溪村唱响了产业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三部曲”,全村黄精种植面积从220亩增长到670亩,还带动其他村组种植黄精500余亩,华溪村大山脚下的“产业扶贫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生机勃勃,全乡黄精产业蓬勃发展。
“孙老师,你看,刚过几天,这株黄精又长出了新芽,大大小小长出11根苗子。”看着长势良好的黄精苗,村民陈朋赶快将这喜讯告诉在地里查看黄精长势的孙东文和驻村第一副书记罗风华。
“黄精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可以说是埋在土里的‘聚宝盆’,这个产业华溪村选准了,这条路华溪村是走对了。”看着长势良好的黄精苗,孙东文感慨地说。
发展黄精产业之前,中益乡以发展中药材前胡为主,因连续多年种植导致药用价值降低,产量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便是黄精。
2018年末,华溪村通过与皱皮木瓜进行套种的方式种植了220亩黄精,今年春耕期间又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种植了450亩,成为全乡黄精种植面积最多的村。
在盐井村沟口组,新建的12亩黄精良种繁育基地上,一字排开的大棚在青山绿水间显得很壮观。
8月中旬,孙东文和几个专家到这里查看大棚里土壤湿度和黄精良种繁育情况。孙东文扒开保温土壤的一层稻壳,挖出一块埋在土层里的黄精种子,一株嫩芽已破壁而出。“看,由于土壤湿度适中,种子已开始发芽了!”初战告捷,大家都很高兴。“这20个大棚的种子繁育成功后,可移栽种植近1000亩黄精。”孙东文说。
中益乡已进入“黄精时代”,但要让黄精地里真正长出“黄金”,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黄精从种植到收获需要3年左右,看似长得慢,但每年都能给村民带来收入!”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告诉记者,村里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反承包管理机制,每亩每年的管护费是700元,按照反承包协议,采收黄精后还有20%的收益分红。
谈到反承包机制带来的好处,正在黄精地里劳作的陈朋一脸开心:“我反包了5亩,3年管护下来,管护费用收入为10500元,按照每亩3000公斤的产量、每公斤10元的市场收购价和20%的收益分红计算,我收益分红大约在3万元左右。”
“黄精地里,种植的不只是黄精。”孙东文说,黄精与皱皮木瓜进行了套种,村里还有脆红李、吴茱萸与黄精的套种基地,如果再加上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利润分红,一块土地可实现多种收益,这片种植黄精的沃土长出了“黄金”。
“中益乡黄精产业已发展到1170亩,未来就靠黄精打主力!”中益乡人大主席秦新军说,预计到2022年,黄精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在扶贫协作助力下,全乡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黄精种植规模扩展至3000亩。今年,中益乡新种的950亩黄精,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分红和反承包模式,带动了173户建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来到中益乡参加扶贫工作,在感到使命光荣的同时,也感到肩头有沉甸甸的责任,我要与大家一起加油干,引领村民奔小康。”面对村民的赞许,孙东文说。
(本报记者 张国圣 赵秋丽 李志臣 李宏 本报通讯员 隆太良)
关键词:黄精地里产“黄金”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