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政协委员关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家面孔

2014年12月22日 09:21 | 作者:崔丽 白金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原标题: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家面孔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崔丽 实习生 白金蕾 

 

  深冬的北京寒气逼人。12月13日,穿着一身挺括黑色西装的王健林,步入中国大饭店参加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入口处工作人员要他刷卡,身边立刻有人出来挡驾,王健林闪身健步走向会场。

 

  旁边一个年轻人小声嘀咕,这就叫“刷脸”!王健林的面孔就是入门证啊!

 

  这一届年会以“创造纪:不一样的增长”为主题,邀请了王健林、李东生、刘永好、马蔚华、杨元庆、董明珠、雷军等上百位重量级商界领袖齐聚一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领袖的意义更加凸显。在打着“领袖风范”印记的墙上,贴着满满一墙的企业家大幅照片,人来人往中,不时有人站在面孔墙下拍照留念。

 

  在2014年即将走向尾声的时刻,中国经济也渐次走进“新常态”。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盘点这些在中国经济舞台引领风骚的企业家面孔,可以清晰印证中国经济这一年来所走过的不同寻常之路。更在他们的思想盛宴和观点碰撞中,共同把脉中国经济,探讨中国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变革路径。

 

  地产大佬失落酸溜溜:“卖房子不再像卖白菜,面积不再如同面包”

 

  2014年房地产形势可谓步步惊心。交易量下降,特别是新开工面积的下降,令人感到中国房地产风险风雨欲来,唱空的声音渐多。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作了明确的描述,但却少有地产业的踪影。

 

  王健林直言:今后的房子会比以前难卖,“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2014年同比的销售面积、销售额都有所下滑,当然这个对照的年份是2013年”。

 

  任志强在卸任北京华远地产董事长之际也罕见地唱衰了楼市,“房地产投资下滑已经成为必然,甚至没看到任何理由能阻止”。

 

  无独有偶。远在天涯海角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昔日香饽饽,今日遭冷落”的巨大反差,令地产开发商开始担忧“支柱产业”地位不稳。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谈及目前房地产商心态时,更是形象地表示,互联网现在被扶正了,房地产下堂了,“看别人在主桌吃饭,心里酸溜溜的”。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房地产业,潘石屹说:“地产商很失落,感觉行业走到了尽头,这可能是大多数开发商目前的心态。”

 

  但王健林认为不应该因此唱空或者唱多地产业,“因为这才是地产业的‘新常态’。如果按照前几年的态势,卖房子像卖白菜,面积如同面包,这个行业几乎不需要专业技术,这其实是不正常的”。

 

  王健林判断:“房地产还是会继续往前走,但是不可能再呈现2012、2013年这种‘疯牛’状态。”任志强说:“楼市不是拐点,是波动。我不同意说楼市低谷阶段,中央说从高增长变成中增长,我们房地产也是从高增长变为中增长,低谷那是继续向下的过程。下台阶就是保持在比如6%~8%是我们的一个常态,怕的是从8%变成7%,7%变成6%,迅速下滑。”

 

  显然,房产商大佬感受到转型的紧迫。王健林认为留给房地产人最后转型时期“还有10年罢了”,等到城镇化基本完成了,也就没有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这个行业依然加快转型,包括万达旗下重要的商业地产公司,我们也要加快转型”。

 

  互联网经济风风火火: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上天

 

  互联网这趟时代列车,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呼啸而来。年会上,随便哪个企业家开口,都不停传递出“互联网思维”的声音,传统与现代的冲撞,这让站在2014年末、迈向2015年门槛上的中国企业家们的面孔上,涂抹着浓重的焦虑与急切神色。

 

  作为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带着他的全新互联网思维,一亮相即成为聚焦的中心。

 

  小米估值预计今年将过700亿元,雷军把这个奇迹密码解读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本质上就是把传统产业做到极致的一种看法。”

 

  雷军历数小米做对了哪几件事情,由此产生了不一样的增长:向同仁堂学习,强调真材实料做好产品;向海底捞学习,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互动;向沃尔玛学习,高效率地运作,缩短中间环节,使产品得以接近成本价直销。

 

  雷军深入浅出地解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要你理解了群众路线,你就理解了用户思维、互动营销”。听众对雷军抱以掌声,“互联网的本质实际上是传统商业做到极致,就是这样。”

 

  刘永好被雷军“雷”到了,他表示:“这就是变革,这就是互联网思维,非常震撼!”

 

  “大风来的时候,猪也能飞上天”,这个非常流行的口头蝉,用在刘永好身上再贴切不过。穿着中式蓝衫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老老实实地以“养猪人”身份亮相,“我就是养猪的,养了30年的猪,到现在还在地上没有被吹起来。这个行业已经有几千年了,我们还在这样养。”

 

  他带来的困惑与挑战是:在新的环境下,谁来养猪,谁来养鸡,谁来种地?他自问自答:“这就是新的格局,必须转型。”

 

  谈到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刘永好颇有心得。他举例说,当你养10万只,20万只,100万只鸡的时候,养殖方法必须大不一样了,必须转型,这就是“新常态”。“养猪也是这样,以前养一头猪,现在不行了,因为一头猪赚钱赚了不一百块钱,你养几百头猪,也没有任何意思了。必须规模地养殖,这就是转型。”

 

  互联网经济真的能改变一切吗?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作为为数不多的央企高管,表达了对互联网热中的冷思考:“有一天我跟马云说,水泥还做吗?刘永好的猪还要不要养呢?”他坦言,我们传统的这些产业问题不是要不要互联网,而是怎么来使用互联网,怎么能够把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手段和传统的经济结合起来,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

 

  刘永好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他透露新希望集团正在考虑跟一些互联网企业联合来发展。“我们的思考就是从人开始,到国际化,到跟互联网紧密的结合,在这个时代变局里谋求转型升级,真正为用户,为老百姓创造价值。”

 

编辑:付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中国企业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