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院何必热衷于改名
有报道称,今年内,一共有4家省属公立医院改了名。
只要医术高明,不是怕没有病人上门求医的。现在省属医院纷纷改名,无非是强调自己的“省属”身份,甚至将自己封为省第×人民医院。这不免使我们想起今年中国的股市,也是盛行改名,有的自号“机器人”,有的自号“匹凸匹”,以赶上某个股市爆炒概念的时髦。但改来改去,碾子还是碾子,缸还是缸。
据一家医院解释,其原院名常被误认为民营医院,所以不得不突出“省属”公立身份。这真的是太瞧不起民营医院了。有人会说,时下民营医院名声不太好也是事实。其实也不尽然,现在沿海发达地区高端民营医院多了去了,比如上海市将公立医院的高端特需部分剥离出去,与8家民营机构合资,成立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实行“公私”合营。在浙江、广东,高端民营医院正在崛起。
耻与民营医院产生关联,不能不说是观念陈旧使然。这就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人瞧不起个体户、民营企业一样,孰料很快民营经济就成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成了驱动中国经济向前的一个两轮之一。想当初,如果一名女大学生嫁给了一名个体户,人们会觉得她的价值观有问题。但现在回头看,那不过是偏见。
一家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跟名字关系不大。比如上海也有一家新华医院,近几年出了几位院士,有的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在上海动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医院里,这家医院“资历”很浅,创建于1958年,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自己投靠的医科大学当年在上海不能与上海医科大学相提并论。但现在上海的这家新华医院在医学界可谓响当当。可见,医院影响如何,并不取决于名字。
现在我们不是致力于改革,通过改革举措壮大自己,而是寄希望于改名,以为名字一改,从此鸿运当头。据说武汉地区医院“一院多名”现象很普遍,有两名字的很多,有三名字的不少,甚至有四个名字的。似乎是要梳妆打扮出几个面孔,显示自己是个多面手,以吸引八方患者。总之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样加挂一个牌子。
但这算不算是对患者的一种误导呢?挂个省公立医院的牌子,看起来很“高大上”,似乎更多了信用和水平保证。但同济、协和这样的医院,并没有挂上国家、部属等名头,地位还是在那里。可见,名字是什么本不重要,医疗水平、医德医风等才是口碑和品牌的保证。动辄改名,一院多名,反而不利于品牌的创造和传承。(杨于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省属医院改名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举行
“朱诺”号首次近观木星“大红斑”,仅9000公里!
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
巴黎和洛杉矶同时赢得奥运会承办权
美海军陆战队一空中加油机坠毁 机上16人遇难
乌克兰男子打造木制机器人“一家” 用1750块零件
重庆动物园为双胞胎大熊猫举办1岁生日会
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启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