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神题”能否给应试教育注入新的基因
今年部分高校从10日起启动自主招生考核,全国共有90所院校组织自主招生测试。
各大学的神题里不仅有引力波、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阿尔法狗、一带一路、魏则西事件等社会热点,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无厘头题目。例如,一名报考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需要回答如何看待“A4腰代表身材好”;《二十四史》的第一史和最后一史分别是什么?如何用4个0来算24点?你知道《新闻联播》现在的主持人是谁?而“《西游记》里共有几个妖怪”的题目来自复旦大学去年的考题,该校前年的题目则是“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
这样的题目看似无厘头,却自有道理,它考核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靠死记硬背的老办法是没用的。正因为如此,此类试题也为国外大学所青睐。英国牛津大学曾公开过一份由导师提出的面试题样本:“为什么人有两只眼?”“为什么很多动物身上有斑纹?”“诗是否应难懂?”“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世界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出的一道考题,以至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去年也来了个模仿:“有商家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你怎么把这斧头再卖给习近平呢?”
中国考生和公众对这类试题不理解、不赞同,认为不着调,甚至有人也觉得,这种考试真的能够选拔人才吗?这种考试的问题是,它与我们传统的考试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标准答案”。对于这类面试题目,我们都会追问标准答案是什么?对此,专家指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出题者只是用这样的题目考量求职者的一些能力。”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对此类试题抓瞎?因为我们的教育多以灌输性为主,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当然就会很不适应。殊不知,这正是我们教育的基因性缺陷:老师习惯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学生热衷于接受老师传授的标准答案。
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资深顾问、英国资深心理学专家罗恩博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06年至今,我来过中国三次,每次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人太乐于寻找标准答案,正确的神奇的万能的标准答案,找不到这个答案就很焦虑。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经历、探索、觉察、感受,世界上哪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去年,在上海纽约大学举行的首届新生入学仪式上,第一任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智慧,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知识,也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雷蒙校长主张,不要告诉学生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看来,现在大学自主招生的神题,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应试教育做一些改革,让大学生接受新的教育基因,把被动接受现成的标准答案改变成自己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近年来大学自主招生的改革确实有这方面的功能,但是,仅仅在大学自主招生中引入新的元素还是很不够的,而需要在全部教育中贯穿这种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知道,有些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有些问题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育的改革,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在自主招生中的神题,只能是这种改革的一个风向标而已。如何改革整个教育,目前还没有破题呢。(殷国安)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高校 神题 自主招生测试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