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王富仁:温厚安然 保持着思想的独立和勇敢的探寻

2017年05月12日 13:46 | 作者:梁鸿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黑洞之下谈鲁迅

想起老师时,我总是同时想起那个黑洞。我读博士时,老师还住在北师大院内的丽泽楼,我们每周去一次。说是上课,其实是聊天,说是聊天,又是上课,我们从那长长对话里所汲取到的知识和精神,要远远大于书本中所学。我记得他书房天花板上的石膏已经脱落,露着黑色墙体,椭圆形状,从下往上看,就像星空中的一个黑洞。我们就在那黑洞下面,谈鲁迅,谈自由精神,谈文学与生活。

一般情形是这样的:我们坐在茶几旁的沙发和一些高凳上,有在校的各级博士硕士,还有慕名而来的各地学者、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人前来拜访)。老师坐在一把黑色转椅上,手里燃着一支烟,烟从不离手,在一根还没有熄灭时,另一根已经接上。很多时候,他并没有吸,只是任它一点点燃尽。不是他故意不吸,而是当他在谈一个问题时,思维过于专注。他好像完全沉入精神内部,语言如急流一样,卷着波浪飞速向前,辩驳对话,碰撞生成,再往前走。然后突然间,他停顿片刻,朝我们看看,嘿嘿笑几声,带着一点可爱的歉意,又继续往下讲。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深深吸引,不只因为他是名满学界的鲁迅专家,也不只因为他睿智幽默的思想,更多时候,是被他言谈中所迸发的激情和爱所感染。鲁迅不只是他的研究对象,而是他究其一生要走近的无限世界,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互相照亮——那是学术和生命、思想与情感,完全融为一体后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在那个黑洞样的天花板下,我重新理解了作为文学家和作为独立思考者的鲁迅,理解鲁迅的批判怀疑精神及其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真正意义。王老师给我们讲他们那代知识分子的爱与痛,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他希望我们每个人平安,但又要活得像个“人样”,要保持思想的自由——这是什么也不能剥夺的自由。他教我们如何阅读,告诉我们,读任何文学作品和学习任何一种理论首先要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要把自己的心也放进去,才可能产生真正的理解。在每次几乎长达五六个小时的聊天中,他的烟一直燃着,长长的烟灰,将落未落,我总是担心它掉下来,但它一直不掉,和整支烟保持着完整的形状。我也总忍不住朝上偷偷望,担心黑洞里面残留的碎片掉下来。

编辑:梁霄

关键词:王富仁 思想 独立 温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