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太平间生命“摆渡人”的忧与乐:被看轻也被需要

2017年08月01日 17:50 | 作者:胡哲斐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吴光荣拉运遗体。 王刚 摄

图为吴光荣拉运遗体。 王刚 摄

24小时待命 陪逝者走人间“最后一公里”

吴光荣的工作是管理太平间,也被称做“职业入殓师”。一旦接到院方关于病人去世的通知,他必须立马赶到病房,将遗体运往太平间,对遗体进行清洁,为逝者穿衣,并帮家属衔接殡仪馆处理善后事宜。

吴光荣成为“职业入殓师”已有近十年。他自2003年起便在杭州殡仪馆做出殡人员,2008年被调到浙医二院管理太平间,从此便开始了“24小时随叫随到,半步不离医院”的生活。

“平时只能在医院附近一公里内走走,接到护士电话,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病房。”吴光荣说,遗体在病房里多待一分钟,家属就心慌一分钟,其他病人心里也不好受。

出于工作需要,吴光荣把住所搬到了医院,与太平间相邻。二十多平米的屋子被隔成两间,进门便是沙发和茶几。碰到情绪失控的家属时,他会带家属进门喝杯茶,平复情绪。

从吴光荣近十年的从业经验来看,病人在晚上去世概率较高。因此,凌晨两三点起来工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业务繁忙时,吴光荣一个月要服务二十五六具遗体,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没法睡觉。

“我们这一行,辛苦是常态,早就习惯了。”吴光荣笑着说,而后又立即皱起了眉,“关键是情绪压抑,心理很沉重。”

有一回,吴光荣去拉运一具女性遗体。刚出病房时,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扑通”一下跪倒在他面前,哭着喊道“叔叔,求你不要把我妈妈抬走”。自认为内心强大的吴光荣也止不住泪了,“实在承受不起”。

哭喊的乞求者有之,暴力的阻拦者亦有之。

今年4月,吴光荣给一位河南籍逝者擦拭身体时,直接被家属用手推出门外。“亲人情绪激动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态度绝不能强硬,让他们宣泄一会儿就好。”吴光荣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太平间 生命 需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