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太平间生命“摆渡人”的忧与乐:被看轻也被需要
设“职业入殓师” 平衡法与情
吴光荣这群“职业入殓师”的出现,始于2007年。自2007年起,杭州殡仪馆先后与杭州13家医院太平间进行了合作。张赵勇表示,此举完全是为了平衡法规与人们的需求。
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运输遗体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确保卫生,防止污染环境。《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则规定,在医院死亡的,由医院(含医疗机构)及时通知火化殡仪馆接运遗体。
然而“由谁处理”“由谁通知”这些成了医院的现实难题。
“医院主要职责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于‘身后事’并不了解。”张赵勇说,而此时病人家属求助心理最强,社会上一些“黑中介”可能会趁机介入提供服务,发“死人财”骗“活人钱”。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某医院就曾引入第三方公司,该公司提供为逝者穿衣净身、冰棺存放等服务,以及寿衣、打包布等相关商品的销售。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骆杭军表示,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中的规定。按照要求,病人去世后应当第一时间联系殡仪馆。不过,现实中确实存在遗体需要在医院临时停放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又能让法规落地,减少殡葬行业乱象,杭州殡仪馆作为民政系统的窗口决定延伸服务。2007年,杭州殡仪馆首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达成合作,设置了“职业入殓师”管理太平间,并对其进行殡葬礼仪、殡仪技能等方面培训,旨在提高对外服务能力。
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沙力认为,在医院无法对逝者提供专业服务且社会上殡葬服务机构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由殡仪馆培养专业人士入驻医院太平间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
谈及“职业入殓师”社会接受低的现状,沙力表示,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依旧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殡葬行业,更遑论天天和遗体打交道的群体。但“职业入殓师”其实是一个普通的服务业,每个人都需要他们。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太平间 生命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