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近年来,随着职教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那么——

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多赢 委员建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4年05月19日 07:1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李兰:

  从战略层面建立健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或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

  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建议:

  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政府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把“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的界限,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不同的向上通道。

  同时,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

  校企联合兴建现代学徒制教学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一环,更事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第一,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等方式,来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通道,为职业院校学生阶段性成才和可持续发展铺设通途;通过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第二,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快速发展;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和指导,聘请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主管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第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建议将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给予各级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和程序,对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达到标准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学校,对职业教育办学突出的学校和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第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和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从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两个方面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职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尽快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同时,发展双边、多边的职教合作,关注国际的、洲际的、区域的、特殊的职业教育问题,建立国际化的职教合作网络和运行机制。

编辑:付鹏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合作 校企 企业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