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悠悠寸草心 漫漫报春晖
记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题:悠悠寸草心 漫漫报春晖--记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新华社记者吴晶 陈勇 王思北 胡浩
青蒿,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
宋代药书《本草图经》中寥寥数笔描述的植物,神奇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1972年11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这种植物身上发现了青蒿素的奥秘。从此,这个发现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治疗疟疾的“首要疗法”。
43年过去,2015年10月5日,青蒿素的研究为屠呦呦赢得了诺贝尔奖的崇高荣誉。这荣誉,铭刻着屠呦呦的名字,也铭记着一代科学工作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光辉业绩。
使命,突然降临:“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
1969年1月21日,对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年轻学者屠呦呦来说,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屠呦呦接到一项任务:作为课题组组长参加以寻找抗疟新药为主要任务的“523”项目,为项目加强力量。
“523”项目,从此改变了屠呦呦的人生轨迹,也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抗击疟疾事业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每年约有2亿至5亿人被疟疾感染,数百万人丧生,主要是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全球面临疟疾灵药失效的严峻危机,奎宁、氯喹等抗疟药已经引发了疟原虫的耐药性。
地处热带的越南也是疟疾高发区,又值越南战争,疫情蔓延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当时的越南领导人对中国提出请求,研制新型抗疟药成为一项紧急援外的重要政治任务。
“523”办公室负责人对屠呦呦说,中药抗疟已做了好多工作,方子拿了不少,这么多药怎么办,哪个方子好,什么起主要作用,我们经验缺,办法少,希望你们能参加此项任务。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已在1963年启动了耗资巨大、由几十个单位参加的研制计划。至1972年,已筛选21.4万种化合物,没有找到理想的新型抗疟药。
中国从1964年起开展军内抗疟药研究。为尽快取得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起草了三年研究规划草案,会同数十家单位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此项任务。1967年5月23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确定了三年研究规划。这项规划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项目。
在学术权威靠边站的动荡年代,科研工作几乎完全停滞,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的屠呦呦一夜间走入了中国药物研究的核心地带。她多次对所里的同事表示,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屠呦呦当时在所里已经是第二梯队。”自20多岁便与屠呦呦共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原所长姜廷良说,将重任委以屠呦呦,在于她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和被同事公认的科研能力水平。
“我在北大的学习是国家培养的,后来中医研究院进修也是国家对我的培养,我的中西医知识都是国家培养的,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今天的屠呦呦,回忆当初的临危受命,依然神色坚定、眼神闪亮。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世界抗疟事业 中国科学家


挪威北极圈小镇的“街头涂鸦艺术”
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陕西大熊猫喜添仨“男宝宝”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
葡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升至64人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全线贯通
日内瓦大喷泉点亮“蓝灯”纪念世界难民日
白俄罗斯举行坦克双项赛 “钢铁巨兽”展示魅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